展开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对策(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机械: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2.2 合理进行温度控制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主要考虑三个特征值: 入模温度、最高温度及养护温度。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决于各种原材料的初始温度,主要方法是施工时加冰冷却拌合水、骨料、水泥, 尽量选择较低气温时段浇筑砼,在混凝土运输工具上覆盖麻袋, 并经常喷洒冷水降温。最高温度控制: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利用冷却水管内流通的制冷水带走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积聚的水泥水化热, 削减浇筑层水化热温升。这种方法因具有适用性和灵活性,以及能够控制整个结构物内部温度, 所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养护温度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特别是表面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中产生了温度梯度。为了使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降低,可采用混凝土表面保温的方法,使混凝土内外温差降低。

2.3 分缝分块浇筑

分缝分块有两方面的目的:一是为了便于施工,将庞大的坝体逐块逐层地进行浇筑同时为了防止裂缝,减小基础块的尺寸,增加散热面,从而降低施工期间的温度应力,以减小产生裂缝的可能性。

2.4 加强施工温度监测

对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各部位进行温度跟踪监测,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混凝土各个部位的温度变化,以便采取处理措施降低内部温度,保证工程质量。混凝土温升最快的阶段在浇筑后的 1~5d,在这段期间, 宜每 30 min 读取数据一次,以后数据的读取时间可以延长,建议在混凝土浇注后的 6~20d,每 3 h读取一次数据, 浇注后的 21~30 d,每 6h 读取一次数据。

2.5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在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同时,应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以减少混凝土的开裂。

2.6 合理组织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精心安排混凝土施工时间,在高温季节施工时,混凝土浇筑时间尽量安排在 16 时至翌日上午 10 时前进行, 以减少混凝土温度回升。新旧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为 5~7d,相邻浇筑坝块高差控制在 8 m 以内。

3 结束语

国内建筑工程中正负零以下混凝土工程的体量日渐增大, 因此在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如何有效防止和控制混凝土变形裂缝的出现, 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叶琳昌、沈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87.

[2] 韩素芳主编《混凝土工程病害与修补加固》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3] 过镇海 《钢筋混凝土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 侯彬《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预防的研讨》《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第 24 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xielw/3254.html


上一篇:浅析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下一篇:关于深基坑工程施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