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管理几个要点(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矿业: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施工出来措施:钢筋笼旋转初始位置准确无误,并与孔口固定牢固。为防止铁丝拉长下沉或顶住上升力,可采用吊装加套管等方法顶住钢筋笼上口,加快灌注速度,缩短浇灌时间,或添加缓凝剂,防止混凝土顶层进入钢筋笼时流动性变小。混凝土接近笼底时,控制导管埋深在1.5~2m,尽量减少穿插导管,改用转动导管密实混凝土;每浇灌一斗混凝土,检查一次埋深,勤测深,勤拆管,以确保工程的质量。

3、断桩:混凝土凝固后不连续,中间被冲洗液等疏松体及泥土充填的间断桩。影响了桩本身的整体性,降低了桩体强度和承载力。以至不满足设计要求。主要原因有:导管在混凝土中掩埋过长,钢筋笼变形,灌注时间过长,骨料级配不合理,混凝土中的碎石、砂子、水泥等发生分离等。

施工处理措施:按有关规范要求,通过计算机和试配,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应具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度,坍落度损失应满足灌注要求,初凝时间应为正常灌注时间的2倍,要求灌注过程连续、快速,防止出现上述埋管、卡管及其他情况。对离析程度较轻的二类桩,可以不做处理离析程度较重或严重的,必须予以处理,如离析段距桩顶1000mm时,可采用人工对桩体混凝土进行清除,再按立柱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接桩混凝土浇注。

五、结论

钻孔灌注桩是桩基础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水工建筑和桥墩基础的施工,具有施工速度快、占地少、相邻干扰小、承载力大等优点。但在施工过程中因工艺落后、地下施工,情况不明确等原因仍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在施工中加强质量监控管理,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可能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J256-2003)

2、桩基础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郑忠华(1971.4—) 男 浙江建德 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就职于浙江省大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基础公司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kuangyelw/4233.html


上一篇:岩土工程勘察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应用
下一篇:对南方岩质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