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方岩质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2)
边坡开挖期间的最大水平位移为26.8 mm。主要发生在边坡表面的中上部,表现为向临空面的位移。在Ⅷ度地震荷载作用下,边坡的最大水平位移为203.4 mm。
边坡开挖期间的最大拉应力值为1.9MPa,出现在边坡中部偏下的开挖平台上;最大压应力为22.2 MPa,出现在模型的底边。边坡开挖卸荷基本上以压应力为主,未出现明显的拉应力区,但在边坡中下部的浅表层拉应力零星分布,分布范围及深度均不大。在边坡下部的开挖平台及坡段中,可能出现较大拉应力,建议开挖后要及时加固。
边坡开挖期间的塑性区沿V类岩体底部界限及主要的结构面分布,主要分布在边坡的中部和中下部区域,表明边坡浅表层的稳定性较差,需及时采用浅层锚杆和框格梁等进行加固。
锚固支护对于抑止边坡向临空面变形的发展具有显著作用,同时,进行锚固后,边坡的塑性区明显减少,说明锚固有助于提高边坡的稳定性。现场实际监测值与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计算位移的变化趋势与监测值一致,其量级也与监测值一致。
动态分布系数并非随坡高而线性放大。在一定的坡高范围内,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随边坡高程的增大而单调增大;当坡高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边坡动力反应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在边坡剖面上的分布出现节律性变化现象,随着高程的增大不再是线性的放大,而是时而增大,时而减小,极大值和极小值相间出现,在空间上呈现节律性变化。到达坡肩附近,则又重新放大,并呈现较强的线性规律。
坡面上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沿高程的分布实际上是边坡内质点动力反应沿高程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布变化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较高的边坡,顺坡面向上,位移、速度、加速度三量基本稳定,表现为等值线近似平行于坡面,到达坡肩附近开始放大。
边坡坡度变化对边坡水平向的放大作用有一定的影响,边坡坡度的变化对于边坡动力反应的影响与边坡高度密切相关,对于较高的边坡,位移、速度、加速度放大系数对坡度的变化比较敏感。
4 结 语
结合岩质高边坡工程实例,总结了岩质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的研究成果。分析岩质边坡的动力稳定性问题,首先应进行边坡动力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与区域预测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岩质边坡动力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岩质边坡动力反应及动力稳定性分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这些理论和方法还远不能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还需要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模型试验和工程经验总结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乐华,李建林;边坡工程中的岩石力学参数研究方法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2.
[2]沙俊,薛涛.超高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1,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kuangyelw/42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