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某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某砂岩型铀矿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对成矿地质条件以及铀的来源分析,说明了该铀矿床的形成因素。结合自身在野外实地研究,本人对该区砂岩型铀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有了较多的了解,现谈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砂岩;那荡组;矿化;铀
1、区域地质概况
该矿床位于我国西南某盆地,盆地基底在其西北及东北部主要为古生界的砂岩、泥岩、硅质岩、灰岩等,小部份为中生界的三迭系下、中统之酸性火山喷发岩;盆地东南部、南部为海西期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盆地盖层主要为中生界和新生界两个不同之红色碎屑岩建造。盆地两侧之盖层与基底大多以断层接触,其它局部为沉积接触。盆地内断裂构造发育,多出露于盆地边缘和轴部。盆地内岩浆活动较弱。
2、 矿区地质
矿床形似长条状呈北东-南西展布。该矿床从西到东分为×个区段,含铀层位呈北东走向纵贯各个区段。
2.1 地层
矿床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的那荡组(中、上段)、岽力组和白垩系的新隆组以及第四系。各组地层在矿床内从南到北,由老到新呈北东走向分布。
2.1.1 那荡组中段(J2n2)
段内伽马测量数值不高,在该段中常见重晶石脉与其伴生的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等。
2.1.2 那荡组上段(J2n3)
该段厚200m-300m,依岩性组合分为三层, 每层分上、下两部。
1) 第一层
上部为紫红色泥岩夹细砂岩,厚30m-60m。
下部为灰、灰绿色中厚层状细粒硅质胶结的长石石英砂岩,与下伏岩层呈冲刷构造面接触。厚度20m-40m。
2) 第二层
上部为紫红色泥岩夹细砂岩,厚40m-80m。下部为灰绿色中-厚层状细粒硅质胶结的长石石英砂岩。砂岩内常见1-2个冲刷构造面,在冲刷面上常有灰绿色泥砾和炭质物。在炭质物集中部位,可见低强度伽马异常或伽马增高现象,是该区铀矿化层位之一,厚10m-30m。
3) 第三层
上部为紫红色泥岩夹细砂岩或紫红色细砂岩。厚为40m-100m。下部为浅色砂岩(含硅质胶结)夹薄层紫红色泥岩,本区工业铀矿化主要产于该层浅色砂岩内,是区内的主要含矿层位,称为主矿砂岩。该主矿砂岩层位稳定,厚20m-70m,砂岩中常发育有单斜层理,斜波状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等。
2.1.3 岽力组(J3d)分上下两段
1) 岽力组下段(J3d1)
底部为灰白色,局部为紫红色细粒石英砂岩,中、上部为紫红色泥岩、粉红色砂岩夹灰、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厚度58m-110m。该段底部的浅色砂岩中局部见低强度伽马异常。
2) 岽力组上段(J3d2)
岩性为中-厚层状灰绿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紫红色泥岩薄层,厚度211m-264m,砂岩中局部见低强度伽马异常。
2.1.4 白垩系新隆组(k1x)
底部为紫红色砾岩、砂砾岩,往上为紫红色细粒石英砂岩与紫红色泥岩互层,厚度500m。与下伏岩层呈轻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2.1.5 第四系(Q)
矿床范围内所见主要是残坡积砂、砾、粘土等。分布于山坡、冲沟、稻田等处。
2.2地质构造
矿床本部地表所见的岩层总体表现为走向北东45°—50°,倾向北西、倾角从东到西由中等35°—50°到陡峭70°的单斜(层)构造,各层间除有轻微角度不整合外,其它大都为连续沉积,有短暂沉积间断从而形成冲刷构造接触。这些冲刷构造产状与岩层一致,少部份与层面成小的锐角相交,且沿走向、倾向均有膨胀收缩现象,形成透镜体、窜珠状、线状。构造中常见泥砾、钙砾和炭质物。
2.2.1 褶皱构造
地表不明显,褶曲影响的地层,就目前所知主要为那荡组和岽力组,影响的厚度为300m-400m,往东大于500 m。
2.2.2 断裂构造
矿床内断裂不发育,仅局部见有北东或北西方向断裂出露,且规模不大。
北东向断裂见于本区段东面某区段,断裂长100m-400m,倾向北西,倾角80°,断裂带内见碎裂岩,构造角砾岩,有的带中充填重晶石脉、方解石脉。断裂为张扭性。
北西向断裂仅见于该区段东部、南部,倾向南西,倾角80°,并切割北东向断裂。这些断裂中也见碎裂岩、构造角砾岩、局部有硅化和充填有重晶石脉,断裂为压扭性。
2.3 脉体活动
矿床内未见岩浆活动。
2.4 岩石、岩相
2.4.1 岩石
本矿床所见的岩石主要为浅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以及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等碎屑岩。岩屑粒度分选性中等,磨圆度较差。
岩石胶结物以硅质、钙质为主,其次为泥质和少量铁质,结构为碎屑的砂状、粉砂结构 、泥质结构,构造为水平、斜交、交错、波状、斜波状层理构造。
2.4.2 岩相
据相素研究分析本区侏罗、白垩的沉积岩相有从山间洼地洪积砂砾岩相、河流砂砾岩相-滨湖三角洲大相-淡水湖泊大相-河流相的发展过程。侏罗系岩相有滨湖三角洲-近岸湖泊相三次反复。本矿床的主矿砂岩则是最后一次出现的滨湖三角洲-湖泊相过渡的产物。该区的工业矿体位于三角洲大相的支流口砂坝亚相和远砂坝亚相内。另外发现当时的水流方向为355°—10°和270°,说明水源来自南侧或东侧。也就是说本区物源主要来自南面或东面岩体,这与该铀矿床所见侏罗系的物质成份是花岗岩质为主是吻合的。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kuangyelw/424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