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文史艺术评职论文范文文学艺术史教学概括(2)

发布时间:2013-12-25   |  所属分类:历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

  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

  A.顾恺之《洛神赋图》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王祯《农书》D.李贽《焚书》该题切入点让人眼前一亮,对社会文化热点的指向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可读完却让人非常遗憾,因为它既不关乎这幅画作的艺术魅力,也不关乎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民族情怀,只是与一部农书一起回到了元朝。“黄公望哪里想到,数百年后他的《富春山居图》能够脚踩中国两类历史课程,社会热点———新课程,死记元朝———旧课程。”[2]当然,也有考题以文学与艺术的结合考出了“文化味儿”。例如,2008年江苏高考题第2题:“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脱帽露顶王公前”表现出在王公大臣面前脱下帽子露出脑袋的“豪放”“狂野”,潇洒不羁的情形。

  “挥毫落纸如云烟”,作品酣畅淋漓,“快如云烟”,读完眼前似乎看到书法家在众人面前狂野奔放、一挥而就的情景。而就考查点而言,该题将基础知识识记、诗歌内容和书法作品的理解集于一题,较好地体现了三维目标的结合和文化素养的考查,相对于很多文化史考题还停留在识记阶段,已经是很好的探索。

  3.“虚实结合”为提高教师素养提供了契机

  (1)教师的教育理念亟待改变。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师永远要记住,自己不仅是在教书,更是在育人。教师要善于发掘教学内容所蕴涵的尊重生命、珍惜真情、弘扬个性、积极进取等人文价值。例如,讲到屈原,学生不能只知“战国”“离骚”“浪漫主义”这几个词,而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诗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积极进取精神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2)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虚实结合”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并通过广泛阅读和查阅资料,开发各种课程资源,让文化史变得更丰富多彩和立体化。例如,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资源,“弟子不必不如师”,有些学生具有相当的文学或艺术功底,教师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示自我。

  文化史内容的琐碎和枯燥容易让学生缺乏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多媒体手段让文化史“动起来”“活起来”,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在今天,教师只有“一桶水”恐怕还不行,教师不仅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而且还要有比较广博的知识,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我们在讲授文化史时,就要涉足科技、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很多领域。如果我们没有这些方面的知识储备,又怎能将学生引领到这一殿堂,去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呢?这些文化内容所蕴涵的丰富、博大及深远的人文精神又怎能真正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呢?

  总之,“虚实结合”是进行文学艺术史专题教学的有效途径,但绝不是唯一的途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后,广大历史教师只有转变思想,重视文化史内容的学习,同时不断努力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历史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lishilw/6965.html


上一篇:文史艺术评职论文浅谈历史文化名镇价值特色研究和保护思路
下一篇:历史文学职称论文发表浅谈古代少林拳的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