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旅游职称论文发表乡村旅游的探讨(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旅游: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旅游首先必须解决可进入性问题。各级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强农村旅游发展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利用各种社会资金,搞好交通、邮电、通信、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村容村貌既是乡村文明的载体,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依存,村级集体、乡村旅游经营者和村民要摒弃将乡村环境的\"脏\"、\"土\"等同于\"返璞归真\"的思想,搞好村庄环境整治,美化村庄环境,切实实现以乡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三)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乡村旅游的投资经营主体是农民,要使乡村旅游健康发展,避免出现一些景区常见的村民为争客源而强行拉客、兜售等破坏景区秩序和旅游环境的现象,就必须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者、从业人员及村民的教育和培训。首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职业道德、民俗文化、旅游接待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在乡村旅游中的技能和水平;其次还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途径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促进乡村旅游的科学化经营、规范化服务方面发展。

  (四)打造旅游品牌,创新营销策略和发展模式。

  21世纪是体验经济的时代,品牌则是体验的基础和灵魂。乡村旅游实施品牌战略,可增强旅游者对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及感受强度。富有个性和内涵的乡村旅游品牌,能充分调动游客的感官,有效强化体验心理。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也是解决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趋向的较好方式。

  (五)努力拉长产业链,提升综合效益。

  针对目前乡村旅游市场开发不足的状况,应着力拉长产业链,提升乡村旅游经济综合效益:重点加强分类指导,引导雷同的\"农家乐\"向\"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艺\"的方向发展,注重突出农村生活特点,强化乡土氛围;依托乡村特点,开发具有传统特色的手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拓展和深化观光型乡村旅游,强化参与性;提升乡村旅游的休闲功能,增加游客的重游率;返延伸旅游线路,实现城乡旅游线路互通,实现工业旅游产品与农业旅游产品的对接。

  参考文献:

  1、王灿灿;乡村旅游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张传时;城郊乡村旅游空间组织与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lvyoulw/1311.html


上一篇:综述沟域经济下的山区旅游规划
下一篇:对陵县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强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