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学报之创新棉花特异种质资源(2)
运资2008295,是从98708-41变异株中连续选育而成。生育期111 d,株高66.2 cm,第1果枝着生节位8.1节,叶片为阔叶、铃形为卵圆,株型为塔型,单株果枝9.6个,单株铃数20.0个,株型为塔型,铃重5.05 g,衣分43.31%,在大田用卡拉霉素鉴定为抗棉铃虫。经农业部纤维检测中心检测,绒长为30.42 mm,整齐度为86.0%,马克隆值5.29,伸长率为6.40%,断裂强度为28.6 cN/tex,是一个高强度长纤维的优异资源。
运资2008388,以99B为母本,父本是从紫絮花苞×冀668中选育出来的2002-961株系,经杂交连续选择而成。生育期115 d,株高为88 cm,叶片为阔叶、铃形为卵圆,株型为塔型,第1果枝着生节位为7.8,单株平均果枝为12.0个,单株平均结铃为28.0个,铃重4.79 g,衣分37.58%,在大田用卡拉霉素鉴定为抗棉铃虫。经农业部纤维检测中心检测,绒长为28.62 mm,整齐度为85.20%,马克隆值5.38,伸长率为6.40%,断裂强度为30.4 cN/tex,是一个高强度长纤维的优异资源。
3结论与讨论
种质创新是种质资源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丰富遗传基础的另一重要途径。棉花育种研究实践表明,一个优异的种质对提高棉花育种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我国棉花品种的系谱分析,绝大多数品种与岱字棉15、斯字棉、乌干达棉和福字棉有亲缘关系[2-3]。可见,我国育成的棉花品种的遗传基础是狭窄的。因此,通过种间杂交或远缘杂交的途径来扩展和丰富种质资源变异谱,同时通过种间杂交将野生棉的一些优良性状转育到高产栽培陆地棉品种中,也可利用基因遗传工程、辐射及太空育种等现代技术丰富棉花种质资源[4-6],通过创造新种质,选择出高产优质早熟抗逆性强的优良棉花品种。
4参考文献
[1] 杜雄明,周忠丽,贾银华,等.中国棉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J].棉花学报,2007,19(5):346-353.
[2] 冯纯大,张金发,刘金兰,等.我国抗枯萎病棉花品种系的系谱分析[J].棉花学报,1996,8(2):65-70.
[3] 李永山,唐秉海,张凯,等.不同年代棉花品种产量构成、纤维品质及其系谱分析[J].棉花学报,2001,13(1):16-19.
[4] 王坤波,杜雄明,宋国立.棉花种质创新的现状与发展[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S1):23-38.
[5] 周宝良,张天真.棉花特异种质资源的创造与利用研究[J].棉花学报,2005,17(5):304-308.
[6] 李妙,王志中.棉花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与创新[J].作物品种资源,1992(3):11-1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gongchenglw/1426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