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及发展思路

发布时间:2020-10-13   |  所属分类:农业工程: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由于国家逐年增加投资力度,群众自筹、投工投劳,县水务局积极组织实施,各种农田水利工程已初具规模,大大提高了甘谷县农业生产水平。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及发展思路

  关键词:水利工程;存在问题;发展思路

  1基本概况

  甘谷县位于甘肃东南部,天水市西北,渭河上游。地处东经104°58′~105°31′,北纬34°31′~35°03′之间。全县南北长60km,东西宽49km,总面积1572.6km2。渭河横贯全县,两岸为冲击小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全县平均海拔1972m,最低1228m,最高2716m,相对高差1398m,山体走向为西东,西高东低,地势后缘高前沿低,均向渭河倾斜。地表水资源主要有渭河、散渡河、藉河、西小河等4条河流,集水面积1572km2,多年平均径流量8860万m3,地下水资源比较贫乏。截至2016年底,全县共建成机井142眼,小型灌溉泵站132处,雨水集蓄利用水窖35577眼,塘坝、水库19座,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处,由于资金、管理等各方面问题,工程破坏比较严重,灌溉能力下降,水利用率较低。

  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

  2.1农田水利工程

  2.1.1全县农田水利工程现状一是引水枢纽:甘谷县引水枢纽共有9处,即渭济渠渠首、通广渠渠首、南岭渠渠首、永济渠渠首、安丰渠渠首、新马渠渠首、竹林渠渠首、渭丰渠渠首、中渠渠首、沐浴渠渠首,管理面积共计4hm2,保护面积共计6.5hm2。二是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甘谷县万亩以上灌区共有5条,即南岭灌区、渭济灌区、通广灌区、永济灌区、安丰灌区,干渠总长154.9km,各类渠系建筑物1702座,管理范围内面积172.7hm2,保护范围面积156.4hm2。三是小型灌区37处,涉及灌面3425.3hm2。四是小型提灌和泵站工程。全县共计78处,机泵1828台,装机20246kW,有效灌面0.22万hm2,实灌0.16hm2;配套机电井274眼,机泵246台,装机5867kW,有效灌溉面积0.16万hm2,实灌0.04万hm2。2.1.2“十三五”以来农田水工程建设2016-2018年,实施灌高效节水项目2项,小型农田水利项目4项,完成投资4361.24万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00hm2,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0hm2。

  2.2水土保持工程

  全县土地总面积1572.6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415.3km2,占总面积的90%。现有耕地总面积8.42万hm2,截至2018年底,全县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74.6km2,治理程度达71.6%。其中:梯田4.63万hm2(梯田化率达85%以上),沟坝地0.005万hm2、条田0.87万hm2、其他措施0.092万hm2,造林3.06万hm2、种草0.59万hm2、封育治理0.5hm2,修筑谷坊5868道、涝池611座、沟头防护221道,骨干坝2座、中型坝4座、小型淤地坝17座。目前,全县尚有4000hm2左右的宜修坡耕地需要治理。

  3存在问题

  3.1农田水利

  一是全民节约、保护水资源意识淡薄,需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并做好引导;二是“重建设,轻管理”问题依然存在,水渠配套不健全,连通工程不完善,有待进一步深化水利监管体制改革,打通水利工程毛细血管,建立稳定的经费渠道,足额落实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经费,健全良性运行机制。三是水利建设投入依然严重不足,融资渠道不多,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工作还比较薄弱,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还不高,水资源监测计量设施相对落后,水资源费征收难度大,水管理体制和水行政执法需要进一步理顺和加强,公众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3.2水土保持

  一是水土保持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群众对坡耕地水土流失认识模糊,对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的热情度不高;二是现有宜修梯田坡耕地主要分布于距村庄、道路较远的区域,且分布零散、地形坡度大、立地条件差,实施难度大;三是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不能到位,项目前期规划经费匮乏,工作开展困难;四是现有梯田撂荒现象严重,部分老旧梯田治理标准低,急需进行提升改造。

  4发展思路

  (1)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针对甘谷县情、水情,节水与调水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效益与效率齐抓,努力破解水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配置不优的问题。(2)统筹谋划,突出重点。以保障水安全为目标,兴利与除害结合,防灾与减灾兼顾,治标与治本同步,建设与管理并重,突出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全面深化水利改革。(3)因地制宜,协调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水利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步伐,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4)集约高效,系统治理。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地表水与地下水统筹,水量与水质兼顾,城市与乡村并重,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并举,提高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促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水利健康协调发展。(5)改革创新,强化管理。把改革创新作为促进水利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快水权、水价、水利管理和水利投融资改革,着力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增强水利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能力,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水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和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自立.甘肃省甘谷县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汇编[Z].甘肃省甘谷县农业区划委员会,1987.

  作者:王雪芳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gongchenglw/22210.html


    上一篇:农业科技英语阅读教学提升路径
    下一篇:园林景观施工管理控制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