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水稻种植技术及种植效益提升策略

发布时间:2020-11-24   |  所属分类:农业工程: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稻种植技术获得了十足的进步,水稻产量有所增加,种植效益不断提升。水稻种植是一项复杂、长期性的工作,一旦种植技术应用不当,极易造成水稻减产,给农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从水稻生长习性以及发育周期方面入手,对水稻种植的控肥、控苗、叶龄、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优化进行探讨,并提出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有效策略,以期推动农业发展。

水稻种植技术及种植效益提升策略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种植效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已进入稳定发展期,尤其是水稻种植领域,水稻品种越来越多,产量越来越高,相关种植技术和种植效益提升策略不断优化,进一步推动了水稻种植产业的发展。为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种植失误等因素造成的水稻减产问题,需深入研究并记录水稻的生长习性以及发育周期,并结合现有种植技术,优化种植方案,改善种植条件,从而提升种植效益,确保农民收入,为农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水稻概述

  水稻属谷类作物,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具有早稻、中晚稻等多种类型,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对于种植土壤的要求不高,但以水稻土为宜,喜高温、多湿、短日照。水稻幼苗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12℃,最佳发芽温度是28~32℃,分蘖期温度在20℃以上为宜,穗分化温度应保持在30℃左右,水稻种植时相对湿度应在50%~90%[1]。温度低会延长水稻枝梗和颖花的分化时间。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需根据其生长习性和发育要求,合理采用种植技术,为水稻生长创造一个合适的自然环境,做好种植管理,以此保证水稻健康生长,达到预期生产目的。

  2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措施

  2.1控肥技术

  为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水稻品质,在种植水稻过程中,必须科学进行施肥,以此增加种植土壤的肥力,为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一般情况下,农民种植水稻时,多根据往年的种植情况以及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对肥料的种类、数量、时间等进行明确,并在幼苗栽种完成后按部就班地进行施肥。这种施肥技术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增产保质作用,但是未考虑自然环境和水稻生长发育的实际情况,整体施肥效果十分有限,难以发挥出最好的施肥效果[2]。因此,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合理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实施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以此提高施肥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效。例如,在对水稻施加氮肥时,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以及土壤肥力,科学选择施肥量和施肥时间,采取传统的漫灌式施肥方式,按照水稻生长期的差异进行合理施肥。在水稻生长前期,将氮肥总施加量从80%降低至60%;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可将施肥量从20%上升至40%,进而起到壮蘖、保蘖的作用,提高水稻成穗率。

  2.2叶龄优化技术

  在进行水稻种植时,除了要科学施肥外,还需对叶龄技术进行合理优化。叶龄优化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全面了解并分析水稻各个生长阶段,对水稻叶片不同时期的生长特点进行总结,以此确定水稻种植技术和管理策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叶龄优化技术的具体应用需在稻田中合理设置观察点,对水稻进行24h不间断监测,时刻掌握水稻叶龄的变化情况,了解水稻叶龄的发展趋势,从而为种植技术的优化和管理策略的调整提供准确依据。另外,设定叶龄观察点时,需根据水稻品种科学设定,同时需在水稻叶片上做好标记,记录不同时间段和生长期的稻叶形态和变化,并编制为完整的记录报告。

  2.3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在我国全域范围内均有种植,但因种植环境以及种植技术的差异,水稻成熟期有所不同,北方多为一年一熟,每年3—4月种植,6月下旬至7月收割;南方则可以实现一年两熟。晚稻多在6月早稻收割完成后进行种植,10月下旬至11月收割。种植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使得水稻病虫害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需优化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从而降低水稻发病率,保障农民收益。水稻主要病害包括稻瘟病、纹枯病以及白叶枯病,防治时要根据当地的种植环境以及常见病害类型,明确防治对象,做到针对性预防,同时要严格控制好农药用量,不可随意加大用药量;水稻虫害主要有灰飞虱、稻纵卷叶螟、黏虫等,水稻虫害的防治也需结合水稻的生长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等,针对常见虫害科学制定防治手段,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技术原则[3]。

  2.4控苗技术

  控苗技术优化在水稻种植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水稻增产、提质。一般情况下,水稻控苗技术的应用可提升水稻幼苗的发育能力,常用的控苗技术为稻苗分支处理技术,可保证稻苗健康生长和正常发育。稻苗分支后,会消耗大量的水分和肥料,且对光照的需求量较大,从而会影响水稻主苗的正常发育,减缓稻苗的发育成熟,延长生长时间。因此,在进行水稻种植时,必须及时处理稻苗分支,剪掉多余的分支,确保水稻主苗可以获得足够的水分和肥料,促进其健康茁长生长。

  3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策略

  3.1科学选择水稻品种

  在进行水稻种植时,要想提升水稻种植的整体效益,除要科学选择并应用各种种植技术外,还需对水稻的品种、苗床以及种植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进而制定完整的种植计划,确保水稻健康生长。其中,科学选择水稻品种是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前提,需农户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结合当地的水稻种植自然条件,选择优良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4]。一方面,所选水稻品种应具备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另一方面要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即适应当地种植环境,包括土壤、气候、温度、湿度等,从而保证充分发挥种植技术的作用。另外,在选择水稻品种时,应尽量选择2种以上的品种进行搭配种植,有利于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可提高防治效果。例如,米梗12号,平均产量在8000kg/hm2以上,成熟时间为123d左右,该品种水稻幼苗发育速度较快,株高90cm以上,穗长18cm左右,稻粒长5~6mm,是一种比较优良的水稻品种[5]。

  3.2合理选择苗床

  水稻种植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对种植技术的应用、水稻品种的选择以及种植环境的创造均有较高的要求。在具体水稻种植过程中,合理选择水稻苗床是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有效手段,一般情况下,要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的地区,同时要保证苗床排水方便、土壤疏松透气且肥沃。在种植不同秧苗时,需准备不同的苗床。第一,如果种植小秧苗,每667m2则应准备8~12m2的苗床。第二,如果种植中秧苗,每667m2则应该准备12~14m2的苗床。第三,如果种植大秧苗,每667m2则应该准备16~18m2的苗床。在蓄力和劳动力充足的情况下,应尽量选种小、中秧苗;在干旱、劳动力不足或蓄力紧张的条件下,则应选种中、大秧苗,以此为水稻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高水稻种植效益。

  3.3强化水稻种植管理

  水稻种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且种植风险大,一旦发生意外,即会导致水稻大面积减产、品质下降,从而影响种植农户的经济收入。因此,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必须强化水稻种植管理,根据多年的水稻种植经验,以及当地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和帮助,对水稻种植的全过程进行科学规划,有效结合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选种等工作,制定完整、科学的种植方案,实现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同时,要根据水稻种植地区环境差异和气候变化情况等,灵活应用种植技术,调整种植方案,以此保证水稻种植效率,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提升种植效益。

  4结语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合理应用并优化种植技术,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提升水稻种植效益。为此,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需对水稻生长习性和发育周期进行全面研究和了解,并根据当地的种植条件,合理选择优质的水稻品种,优化各种种植技术,加强水稻种植管理,以此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实现水稻产量和品质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锐,戴典,罗志勇,等.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及提升种植效益的策略[J].种子科技,2020(11):34,37.

  [2]王显栋,黄群英.水稻种植技术优化及水稻种植效益提升策略研究[J].乡村科技,2019(24):90-91.

  [3]王卫东.探究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及水稻种植效益提升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9(2):108-109.

  [4]陈仕林.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及水稻种植效益提升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8(8):135.

  [5]江宽.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及水稻种植效益提升策略[J].绿色科技,2017(13):210-211.

  作者:韦恩泽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gongchenglw/22393.html


    上一篇:农业信息化对蔬菜病虫害防治的应用
    下一篇:村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