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方式
村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具有点多面广、运行费用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等特点,现有的管理方式无法满足当前村镇污水处理设施管理需要,造成污水处理设施大规模闲置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快速渗入污水处理领域,给分散式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带来了一种高效、智能的运管模式,为其长效稳定运行带来了曙光。
关键词:村镇污水设施;运行管理;远程监控;4S流动站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村镇人居环境与水环境问题矛盾日益突出,水环境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环保指导精神,国务院也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多项环保政策,加速推进村镇人居环境治理。作为村镇环境整治的重要环节,村镇污水处理迎来了良好的政策机遇,村镇污水处理市场也进入了迅速发展期[1]。为响应国家的政策要求,各级政府积极行动,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旨在改善村镇人居环境,解决村镇污水处理问题。然而,近年来,各地频频曝出污水处理设施闲置现象,运行起来问题重重。有专家指出,村镇污水处理法律法规不完善,可以说是空白的,且执法机制缺失;只靠政府补贴、以奖促治等政策暂时缓解运行费用紧张问题,但长期运行下来,费用不足的问题还是难以避免;我国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路线和管理模式不明确,污水处理设施五花八门,建成却不适用的“尴尬”不胜枚举,导致政策补贴出来的工程“晒太阳”[2]。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得好”“用不了”成为村镇污水治理的主要难题。
1村镇污水处理设施管理现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8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披露,我国拥有建制镇1.83万个、乡1.02万个、村245.2万个,村庄户籍人口为7.71亿人,村镇污水处理市场巨大,村镇污水治理也将成为我国水环境治理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率严重不足,设施却闲置严重。下面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村镇污水处理设施闲置情况的调查分析结果。北京市共有1071座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只有674座正常运行,有397座处于闲置未运行状态,闲置率达37.07%[3]。对辽宁省主要城市村镇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沈阳、抚顺等城市建成村镇污水处理设施288座,其中211座正常运行,78座处于闲置未运行状态,闲置率达27.08%[4]。河南省正在建设和计划建设村镇污水处理设施1126座,已建成654座,有380座处于闲置未运行状态,闲置率高达41.9%[5]。江苏省建成村镇污水处理设施1780座,而处于闲置状态的有480座,闲置率达26.97%。江西省全省11个市的村镇共有1311座污水处理设施,通过现场调查和采样分析发现,剔除在建项目,其中正常运行的只有959座,非正常运行的有162座,非正常运行项目数占比达14.45%[6]。重庆市有1765座村镇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的只有69%,废弃不用与闲置的多达29.9%[7]。分析发现,各地区村镇污水处理设施闲置率不同,而闲置主要原因是村镇污水处理具有污水量大、污染源点多面广、设施分散、运行费用缺失、管网收集系统不完善、污水处理率不高等特点[8],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设施分散,难以管理
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具有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小的特点[9],设施建成后,其分布在各个村落,管理面积大,农村地区难以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其容易出现故障,而专业人员稀少,难以短期内解决故障,导致出水不达标的问题经常出现[10]。
1.2运行费用不足
村镇污水处理设施的经费大多来自村里的公共经费,然而受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乡镇政府和村集体财力普遍薄弱,承担较高的运行成本比较困难,致使设施“有钱运行、无钱闲置”的现象出现[11]。此外,相关部门曾经考虑给予经费奖励来支持村镇污水处理,但是一直未有明确奖励制度出台。总的来说,来自企业排污收费及县级财政部门补贴的设施运行费用比较有保障,若依赖村委会公共经费,其就会因各地经济水平差异而有所不同[12]。
1.3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村镇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复杂,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技术知识,未接受相关的专业技术指导或培训[13]。同时,工程设计方案没有明确主要管理内容、范围和方法,这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更高,无法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14]。
1.4政策法规制度不完善,执法机制不成熟
村镇污水治理的大难题就是排放标准,标准需要因地制宜,像有些地方制定的排放标准过高,实际根本达不到。此外,相关法律、法规中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责任界定不够明确具体,且可操作性差,致使执法人员对农村污染问题监管不力[15],使得污水处理设施建好后成“摆设”“用不用不重要”。
2现有村镇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方式
2.1村镇自行管理
由直接受益的村民自行安排值日式管理,落实到村级单位;污水设施的定期检查以及提供资金补助的工作由乡级单位开展;督查及制定相关制度的工作由县级单位开展。此外,村民作为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设施出现故障无法做出正确的处理,无法及时恢复设施正常运行。
2.2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运营管理
委托有相关运营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村镇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承担的公司具有专业运行服务资质与专业的技术人员,并承担污水设施一定的安全责任,定期接受委托单位的考核。这样可以减少委托单位的大量工作,同时保障设施正常运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种委托专业运营公司花费的资金较大,因此对于条件差的村镇来说不是最佳的运行管理方式。
3村镇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模式探索
长久以来,我国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领域就良莠不齐,各种运行管理方式更是层出不穷。有专家指出,我国村镇污水处理运管行业普遍缺乏统一管理,竞争无序[16],村镇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也是普遍性难题[17]。20世纪以来,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也快速渗入污水处理领域,诞生了“远程监控+4S流动站”、SCADA(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ControlSystem)集散控制系统等各种“互联网+”污水处理设施运管模式,并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成为未来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管理的新趋势。“远程监控+流动4S站”运管模式是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污水处理设施监管模式,高度契合村镇污水设施运管特点,可实现远近结合的管理,“远”即远程监控,每台设备都安装了智能模块,自动传送信号到监控中心或者4S站运维人员移动端,“近”指的是就近的4S站运维人员接到信号指示,在超短时间内响应,前往污水设施故障信号点解决问题。
3.1远程监控
设备远程监控系统通过搭建设备运行监控数字信息实时在线传输、视频监控画面即时反馈、故障自动报警修复等功能模块,构建起“物联网+云平台”系统监控,实现数字与视频监控有机结合,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集中远程监管,设备自动化运行,无须专业技术人员值守,可有效解决分散污水处理设施管理的难题。
3.2流动4S站
引入汽车4S店的管理模式理念,即设备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四位一体的流动式运营管理体系,利用以点代面、点面结合的全局管理方式,分片区建设流动4S站,通过“互联网+”技术,接收故障指令,对应片区的4S站运维人员收到监控中心或者移动端的指令,前往污水设施地点解决问题,实现污水设施的无人值守,有效解决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运管难的问题。
4结语
村镇污水处理带来巨大市场的同时,也为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运管带来了挑战,运行费用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监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了村镇污水处理设施闲置严重,造成资源浪费。“互联网+”污水处理设施运管模式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村镇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难题,大幅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运行管理效率,可有效保障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稳定运行,其具有良好的运行前景。
作者:周荣忠 李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gongchenglw/224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