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农村环境评职论文浅论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对策

发布时间:2013-12-21   |  所属分类:农业环境: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己经成为当今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也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的薄弱环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承德市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现就如何有效推进新农村环境保护,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环境评职论文,期刊杂志投稿,农村,环境保护,对策

  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举措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蔚然兴起,取得了巨大成就,并继续向更加美好的农村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推进。同时,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和困难。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把农村环境保护摆上了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强调了农村地区重点扶贫工作的战略任务。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新高度,纳入小康社会五个目标,纳入中国特色的五位一体。

  承德市地处燕山腹地,有着特殊的区位特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环京津、环渤海和冀辽蒙交界地区的重要城市,是享誉国内外的旅游胜地,也是京津的重要水源地和华北地区的生态屏障。近年来,承德市启动了生态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创建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战略,为承德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使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污染治理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然而,在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其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日益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农村总体经济实力依然薄弱,农村面源污染严重,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及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技术、资金投入仍存在明显不足。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建设承德市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为此,很有必要深入研究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成因,提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有效对策,对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承德是典型的山区城市,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农村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由于急于摆脱贫困,却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的产生,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通过调查及分析,目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村饮水依然存在安全隐患

  绝大多数农村生活用水基本为采掘浅层地下水,土壤自身防渗功能弱化且受到外界污染隐患复杂多样,例如,随意散排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养殖粪便,农药、化肥等等。农村地区面源污染对地下水的污染,造成部分地区农村人畜面临饮水安全隐患。少数地区涵养水土的植被也因经济需要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农村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相对匮乏,尤其在矿产资源过度开发地区,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因此,急待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加以保护,彻底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1.2 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广大农村地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基本的给排水和垃圾清运处理系统。由于山区农村居民居住分散,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大,运行困难,致使大多农村地区生活污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或沉积在村边沟渠和村庄地面,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占用农田、侵占河道事件时有发生,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不断恶化,造成一些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此外,一些工程项目缺乏后期的维护费用、技术支撑,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理要求。而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农民知识水平较低,以他们的技术能力解决这一问题存在较大的难度。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环保科技人员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实验。

  1.3 农村面源污染日益突出

  承德市生态环境基础较好,随着农业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高,畜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农田作物秸秆以及残留农膜等废弃物随之增加。由于产业发展结构和长期缺乏资金、技术支撑,造成农村面源污染,主要表现在:广大农村地区多数甚至无固定垃圾处置场所,门前、屋后、河边、路旁垃圾随处可见。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由此产生的排泄废物大量增加,畜禽粪便及污水综合利用率低,尚有大量粪便未经处理,随意堆放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地区尚存在农村化肥和农药不合理施用现象,过量施用的化肥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化肥的有效养分流失进入水体,加重了水体污染。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低,处置方式多采用焚烧处理,不能有效综合利用,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还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huanjinglw/6936.html


上一篇:农业环境评职论文浅谈马铃薯栽种与气候适宜区
下一篇:农业环境评职范文浅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植物选择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