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农业信息职称论文发表浅谈农业信息化构建研究(2)

发布时间:2013-12-23   |  所属分类:农业经济: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网站要面向农民,农业经营者,农业经济、技术推广者和领导服务。要立足当地特色农业和农业生产实际,能提供如下信息:第一是农业资源和环境信息,比如土壤和气象信息等;第二是农业技术信息,比如新技术、新品种信息等;第三是农业生产经营信息,比如新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等;第四是农业市场信息,如农产品价格走向及市场行情等;第五是农业管理服务信息,如新的农业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及新的服务理念等;第六是农业教育及农业政策法规信息等,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以及政策法制意识;第七是劳务信息,要能提供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的信息。重庆市2005年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农民对市场信息需求量最大占总量的35.5%,其次是政策信息占22.2%。建立以乡镇农业信息站为主体的信息服务机构,完善多种服务网络。依照合理布局,发挥区域优势的要求,依托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建立基层公益性农业信息站,延伸服务网络。

  基层信息站要达到“六个一”标准:即有一台电脑,一条上网电话线,一台打印机,有1名人专兼职信息工作人员,有一块信息发布专栏,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和服务制度。乡镇信息站既是县级信息服务机构的下伸网络,又是区县的信息采集工作点。信息服务站要将互联网站与传统媒体充分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展信息服务工作。同时要建立并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中介机构。农村信息服务中介机构是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信息入村入户的重要桥梁。当前,重点是要面向广大农村发展龙头企业类、公司类、协会类、商会类等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业信息服务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信息入乡”、“三电合一”、“金农工程”等农业信息建设项目,扶优扶强,示范带动,逐步扩大覆盖面和完善多种服务网络。建?立农产品和农资市场价格采集发布体系。

  在城区选择1一2个规模大、品种齐全、交易量大的农贸市场或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和农资市场价格城区采集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乡镇农贸市场,作为农产品市场价格乡镇采集点,定期采集市场价格,所得数据经过综合、分析、整理后在县级农业信息网公开发布,引导农业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为领导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要以市场为中心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提高信息的集散功能和辐射范围。实现与国家和市级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的有效连接。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家和市级为主,区县和乡镇两级主要是实现有效连接和充分利用。

  它要求在相关数据库的建设中,上级部门要充分考虑各区县的差异,做到普遍性和个性相结合,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建立多种模式的信息入户通道,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据重庆市农业信息中心调查,当前农民通过电视获取信息的占75.85%,通过电话获取信息的占52.25%,以电脑和网络获取信息的仅占0.23%。可见充分利用传统信息通道十分重要,特别是基层充分利用电视、电脑、电话和移动通讯等网络通道和设备,优势互补,是实现信息入户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近阶段的重点是推广应用已较成熟的“移动农网”和“农网广播”(以下简称“两网”)。

  “两网”通过移动手机、固定电话及小灵通可将农业管理和技术部门的以及其他涉农信息便捷地传递到广大农村。据调查,云阳县中国移动、固定电话用户分别达到11万户,联通、小灵通用户分别达到3万户和2万户。推广应用“两网”具有覆盖面大,费用低,效果好的特点。各地要把推广重点放在信息需求量大、接受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和村社干部等群体上,同时要注意挖掘潜在的城镇用户群,通过他们把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农业科技人员要带头使用“两网”、熟悉“两网”,采取“现身说法”、包村包片和示范带动等措施做好推广应用工作;要结合农技工作,通过召开村、社院坝会,张贴宣传画,现场演示,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民注册使用“两网”;要动员乡镇机关千部带头参与到推广应用工作中来,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在进一步拓宽信息通道的同时,要狠抓信息服务质量的提高,一是信息源质量的提高,二是对信息用户跟踪服务质量的提高,基层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后者。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要依靠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等,通过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扩大信息化工作的组织网络,逐步达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办好。

  5、应建立和完善的保障措施

  加强领导,完善行政体制和建立工作机构。建议由区县农办牵头,成立农业、畜牧、农机等单位参加的信息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各单位分工负责,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区县农业部门要做到“五有”,即有专业的信息管理和工作机构,有专职工作人员和编制,有必须的设备设施,有专项工作经费,有健全的服务网络。完善投入机制,提升基础条件。各区县每年要预算一定的投入经费,保证相关机构和人员拥有相关设备,完善乡镇服务网络。目前,由于区县财政普遍困难,建议市级多安排专项资金或项目投入到区县。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jingjilw/6946.html


上一篇:林业经济评职论文简述林业在农村发展中定位及对策
下一篇:农业经济职称论文发表简述发展因素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