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农业论文征稿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4-11-13   |  所属分类:农业经济: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是水稻高产栽培上重要的技术问题。提出了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途径,以期能以较少的肥料投入,获得较高的产量,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农业论文征稿,水稻,肥料利用率,提高途径

  1推行测土配方施肥

  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根据水稻主栽品种的增产潜力和产量目标以及土壤的肥力状况,确定适宜的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数量和肥料种类,以解决各营养元素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在满足水稻所需各种营养成分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施肥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肥料浪费,实现水稻高产优质低成本的目标。据东港市农业中心多年调查证明,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氮肥的施用量比传统的经验施肥减少300~600 kg/hm2,比常规施肥增产10%~15%。据东港市农业中心土肥站检测,东港市水田土壤中的速效氮含量90~120mg/kg、速效磷6~9 mg/kg、速效钾70~90 mg/kg。在此基础上结合东港市的实际,提出水稻产量为9 000 kg/hm2的施肥配方,施有机肥22.5 t/hm2、硫酸铵750~900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硫酸钾120 kg/hm2。提倡按此配方折算施用复合肥,建议施硅肥750 kg/hm2、硫酸镁锌150 kg/hm2。

  2根据不同生育时期和所要达到的目的,合理配比

  在确定施肥的种类和总量后,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各营养元素需要的数量,确定基肥和追肥施用的比例、数量和次数,重点解决前后期施肥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经补充和调整,使水稻在各生育时期都能均衡健壮地生长,达到减少肥料浪费、实现高产优质低成本的目的。从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规律看,水稻分蘖期需氮量占全生育期的40%左右,拔节至抽穗占50%左右,抽穗后约占10%。水稻对氮的吸收,在分蘖期和孕穗期达到2个高峰。对磷的吸收,返青期至分蘖、拔节至孕穗、抽穗至成熟各占1/3左右,在水稻的分蘖初期和幼穗形成期是钾肥的营养临界期。杂交水稻的需肥规律与常规水稻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齐穗和成熟阶段还要吸收24.6%的氮和19.2%的钾。因此,杂交水稻施肥尤其要注重攻穗肥和水稻中后期补施钾肥[2]。从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施肥对水稻产量结构的作用看,底肥和分蘖肥的作用是增加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穗肥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单穗和颖花数,而粒肥的作用则是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粒重。建议氮肥插前底铺30%,分蘖始期施20%,分蘖高峰期施接续肥15%,穗肥抽穗前20~25 d施25%,齐穗施粒肥10%。磷肥可在插前底铺或底肥和分蘖肥各施50%;钾肥底铺和穗肥各施50%。

  3提倡全层施肥,减少肥料损失

  目前,水稻生产上大面积采用化肥表施的施肥方法,肥料的利用率普遍不高。据估测,氮肥利用率只有30%~50%,磷肥当季的利用率不足25%,钾肥的利用率亦仅30%~60%。肥料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铵态氮的表施,硝化作用的损失,氮、钾肥的流失,某些氮素化肥的分解挥发,磷肥的土壤固定等[3]。试验表明,全层深施肥土壤中的铵态氮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而表施则因上述原因急骤减少,碳酸氢铵表施氮的利用率为31.3%,而全层深施则达到39.8%~55.5%,深施比表施氮素利用率提高了8.5%~24.2%。全层深施肥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减少肥料损失,供肥稳而久,水稻的根系深扎活力增强,因此提倡在春季旋板田或秋翻春季以旋代耙时,将有机肥、硅肥、硫酸镁锌等底铺肥料一次全层施入。

  4提倡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提高土壤肥力

  据东港市农业中心资料,东港市20年前速效钾含量为150~160 mg/kg,目前仅为70~90 mg/kg,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稻田的土壤肥力降低。水稻增产靠增施化学肥料来支撑,长期大量地使用化学肥料,不但破坏了土壤结构,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而且会因为土壤吸收不了渗透到地下,污染了水源。提高水稻产量必须先提高土壤肥力,最好的途径就是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相结合。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能改良土壤,增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水稻根系发育,还能提供水稻生长所需的全价营养,并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产生激素,增加其抗性。产生的有机酸,可增加磷肥的有效性。微生物活动耗氮减少氮的损失,同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为水稻光合作用提供重要原料。有机肥料肥效缓慢,肥劲长久,虽然能在水稻生育期内持续不断地供应养分,但养分释放的少而慢,需用速效的化学肥料作为补充和调节[4]。有机肥在水稻翻地或旋地前施入。一般施优质腐熟的农家肥15.0~22.5 t/hm2,而以秸秆等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不能超过7 500 kg/hm2,以防施用量过大或未腐熟的有机肥,使微生物大量活动,前期与水稻生长争氮,后期因分解有机质产生的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影响水稻根系的发育。

  5提水稻栽培管理水平和肥料利用率

  大力推行秋翻地,春季以旋代耙,以改善土壤结构,熟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试验表明,秋翻地春季以旋代耙比春季旋板田增产8%~10%,落粒稻减少50.3%。选择株型好、分蘖力强、根系发达、吸肥力强的品种[5],节省肥料又高产。旱育壮秧,秧苗素质好,发根力强,抗黑根病能力强,吸水吸肥能力强。防止一次施肥量过大,肥料浓度高伤根,施肥后注意保水,防止肥料流失。保证抽穗前后通风透光好,底叶不早衰,维持根系的活力。适时晾田、晒田,促进根系下扎。推广节水栽培技术,以浅湿管理为主,后期实行干干湿湿的管水方法。消灭草荒,防止杂草与水稻争肥。安全用药,防止药害抑制水稻生长。加强病虫防治,防止水稻早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jingjilw/8396.html


上一篇:农业经济文章食用菌产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农艺师职称论文发表影响茶叶生态化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