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人力资源管理杂志培养涉外导游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5-03-08   |  所属分类:人力资源: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人力资源管理杂志培养涉外导游的策略 推荐站内优秀刊物:人力资源管理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海内外公开发行的管理类期刊。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专为企事业单位中高层管理人员,高校及相关教育科研机构教学、科研和行政人员量身定做的专业管理类期刊。

  提要 从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状况看,一方面目前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工作适应能力低,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旅游人才市场短缺,各类旅游专业人员奇缺,涉外导游人才尤为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我国非常重要的产业,中国要成为旅游强国,就必须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涉外旅游专业人才。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杂志,涉外导游,人才培养,实践与操作

  一、涉外导游职业特点

  什么是导游?“导游”这一词来自于英文的Tour Guide,根据美国《住宿、旅行和旅游词典》,tour guide 是指“领有执照并受雇带领旅行者在当地观光旅行的人。”“依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导游员是指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派,运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旅游者组织、安排旅行和游览活动,提供向导、讲解和旅途服务的人员。”

  根据所使用的语言,可以把导游员分为中文导游员和外语导游员,中文导游员主要针对国内和港澳台市场,使用中文进行整个游程的讲解;外语导游员(又称涉外导游)主要针对入境旅游市场(除港澳台外),使用入境国语言进行整个游程讲解。天津商业大学李志刚认为,作为国际化导游人才,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二是通晓国际旅游业基本规则和惯例;三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四是熟悉、尊重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五是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随着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和壮大,不仅需要国家对旅游景区的重点打造和推广,更需要高素质的涉外导游人才。人作为最活跃的文化载体,特别是承载旅游目的地接待的涉外导游,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国民素质和现代化水平。涉外导游不仅负担着把本国本地区优美的自然景致、璀璨的文化魅力展现给世界,吸引世界各国旅游消费者的重责,而且在接待过程中还应保持平等、文明和热情。因此,作为涉外导游,跨文化交流是最基本的能力。

  二、旅游院校涉外导游人才的培养

  对于涉外导游人才的培养,必须和导游这一职业要求相吻合,学生所学的知识应适应岗位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培养一批有社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涉外导游人才。

  1、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职业道德不仅是反映社会道德的需要,而且是反映职业、行业以及产业特殊利益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强调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养,而当今社会中存在着导游人员服务意识淡薄,个别导游人员有侮辱祖国的言行等问题,这是个人道德品质的不良表现,同时也反映出职业道德教育的不足。无论何种教育形式,传授知识都要与育人同步而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运用道德标准判断事非的能力。高尚的职业道德不但表现为自觉履行职业责任、遵守职业纪律,还表现为完成本职工作的过硬本领。

  2、调整现有的课程体系,增加实用型课程。现有的课程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中出现多门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旅游文化”、“旅游资源学”、“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等课程都涉及到对宗教、民俗、建筑等知识的讲解,重复的授课内容使学生的听课质量下降,同时也浪费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时间。我们可以增加有关历史、文学鉴赏、美学等课程,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

  3、提高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离不开实践—再实践的过程,只有场所的不断丰富,才能为学生外语能力表达提供有利的条件。目前,高职院校涉外导游主要有四个校内实训室:一是模拟涉外导游实训室,通过提供三维立体景点视频,学生在仿真情境下使用英语演练导游接待、景点讲解等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导游能力。二是数字化语音实训室,主要培养学生外语语言能具备将知识运用于工作过程中的能力才能被称之为“人才”,这种能力的获得只有通过校内仿真演练和校外实习才能真正实现。三是涉外导游翻译实训室,通过提供同声传译资料和景点描述,培养学生导游口译能力和笔译能力。四是跨文化沟通体验室,通过提供客源国视频、服饰、餐饮器皿等设施,帮助学生体验异国文化与礼仪,学生在仿真演练过程中学习跨文化交流技巧,并了解客源国礼仪和价值观。

  4、加强学生的心理修养。我国的旅游专家对导游工作者提出身心健康的条件,导游工作中接触的人多而杂,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这要求导游工作者应该有健康的心理来抵制不良诱惑,同时学会心理调适排解压力。通过增设心理修养方面的讲座,以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第一,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第二,正确地对待环境和客观地认识自己,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第三,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第四,发展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五,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学会自我调节。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renliziyuanlw/13740.html


上一篇:论文发表网激励知识型员工的方式
下一篇:经济师杂志我国银行业高管薪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