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廉政文化建设中的教育引导作用(2)
(三)如何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1、需要努力搭建廉政文化教育的物质平台
廉政文化教育重在建设,为此,要按照教育有设施,宣传有队伍,学习有园地,活动有场所的原则,切实抓好廉政文化的人、财、物基础设施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廉政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才能达到报纸上有文字,广播上有声音,电视上有图像的工作要求。同时,廉政文化应该和必须熔汇于本土文化,突出地方特色和行业特点,而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具有特色的区域文化以及活跃的现代文化,也必将成为打造廉政文化的\"富矿\",并通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教育创建活动,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力、渗透力将会不断增强。
2、需要不断增强廉政文化教育宣传的延伸
关口前移,在廉政文化宣传教育的对象上要坚持以公职人员为主的同时,努力建立反腐倡廉的社会大环境,把教育的对象扩大到人民大众,使廉政文化教育大众化、社会化。在宣传教育的方式上,要选择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人性化方式,诸如利用大众媒体覆盖面广、群众关注程度高的优势,加大廉政文化的宣传,提高廉政文化活动的开放度和群众参与度。在宣传教育的内容上,要努力把新时期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先进事迹的激励教育和腐败典型的警示教育等内容纳入廉政文化宣传教育的范畴。
3、需要切实体现廉政文化教育的系统有机性
廉政文化教育是廉政文化建设的根基和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战略举措,文化教育反腐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就是具有无所不在的有机渗透性、整体感染力与系统推动力。因此从全局和长远来说,廉政文化教育要正确处理好治标与治本、惩治与预防的关系,坚持为实现全面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提供体制保障。腐败分子产生腐败文化,腐败文化又催生腐败分子,由此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完善和强化监督机制及反腐倡廉教育的长效引导机制,通过加大体制、制度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形成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这就会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唤起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与腐败现象进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对腐败现象零容忍的社会氛围。
4、需要切实把握廉政文化教育的内外化规律
廉政文化建设重在通过塑造人来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而教育基础性作用的发挥,首先是对人的培养。在塑造完美人品人格的过程中,使全社会形成倡廉反腐的共同理念和良好氛围。廉洁从政不但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而且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这就必然要求内在地加强廉政文化教育的规律性把握与应用。
总之通过着眼于廉政文化以崇尚廉洁、鄙弃贪腐为价值取向,融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人们对廉洁政治和廉洁社会的基本认识、基本理念和精神追求的外在趋向内化,从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真实性可靠性。这样才会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基本思想政治素质,有助于培育人们的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特别是有助于领导干部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才能真正确立起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人民日报》 2005年1月17日
【2】《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年
【3】《让廉洁成为一种文化力量》 人民日报 2009年05月26
【4】《反腐倡廉教育十二讲》张剑主编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7年
【5】 《从廉政教育视角探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途径》 邓宁平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第24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renwenjiaoyulw/28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