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语文教学论文发表谈作文讲评课的内容的创新(2)

发布时间:2014-04-15   |  所属分类:人文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建立在学生书面批注上的成果交流,须同教师传授的“如何批注”之法相对应,口头交流应与书面批注一脉相承。下面结合月考作文《难忘那张脸》谈谈批注阅读第一次进作文讲评课课堂的交流成果和意义。

  (一)把握作品文理,落实“文感”

  “文感”是对作品整体敏锐的感悟力和表达力。“整体三问质疑”的“写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写”帮助学生把握作品文理,交流进一步落实“文感”。

  “写什么”?

  生1:本文主要写了作者难忘一位云南老人的笑脸的故事。

  生2(补充):本文主要写了作者难忘在天堂般的云南,巧遇一位满脸皱纹却有似弯月的笑脸、经营饭店却不收取“我”饭钱的天使般的纳西族老人的故事。

  师:这两位同学有概括有具体,各有所长。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扣住了“难忘”二字,这两个字是文眼,看来作者选材时扣题很准确,而同学们概括也很到位。

  “怎样写”?

  生3:文章第①②段引出在云南与老人相遇的故事,并交代难忘,第一次点题。

  生4(补充):第②段还写到“因离别而感伤”以及“她是我的天使”,所以我认为这两段在内容上暗示了下文是怎样一件事和怎样一个人。

  师:很好,结构上点题、内容上铺垫。看来我们写文章用笔之处要关照内容和结构,我们读文章更是要多角度分析。起因、经过、结果呢?

  生5:起因是第③段,写“我”独自漫步于古城小道,闻香而入一家朴素的饭店,巧遇老人。

  生6:经过是第④⑤段,主要写老人带着不变的笑容为“我”做饭、和“我”聊天,想请“我”客不成就送我亲手制作的东巴纸。

  生7:结果是第⑥段,主要写老人带着笑容目送“我”。

  师: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文章的条理就比较清楚。那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为什么写”?

  生8:我认为作者赞美了人性中的真、善、美,从文中作者称老人为“天使”可以看出。

  生9:作品中写到“我们聊了很久”,“似乎没有任何民族与年龄间的代沟”。可见,作者要告诉我们,只要真诚以待,人与人之间可以跨越民族和年龄的界限,尤其体现了不同民族间的和谐相处。

  师:这两位同学对《难忘这张脸》一文的立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这里的“意”,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它对文章的高低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考作文评分时“立意深”也是一等文的重要条件。

  以上为交流批注成果的第一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作品文理,落实“文感”。同时可以帮助学生为后面的反观自己的同命题作文《难忘这张脸》“写了什么”即选材、“是怎样写的”即构思和“为什么而写”即中心思想作好铺垫。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renwenjiaoyulw/7389.html


上一篇:人文教学职称论文浅论体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下一篇:文言文教育论文发表简述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