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教育学论文期刊英语教学中体现的人文关怀(2)

发布时间:2015-01-09   |  所属分类:人文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一节优秀的英语课,贵在能否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教学环境,能否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否使学生实现自我并从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5》第二单元The environment的授课过程中,可通过机智巧妙的设疑、点拨和大量的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此外,这一课蕴含了许多感元素和人文信息,承载着许多可以发掘和辐射的德育素材,我使用多媒体技术剪接了电影中的一组镜头,用一种不事渲染、潜移默化、自我启悟的视觉手法来铺展了“我爱我家”的亲情主题。

  五、开展人文性的教学活动

  同样是课堂,有的老师视为畏途,有的老师视为乐园;同样的教学内容,一位老师讲,学生兴趣盎然,换了一位老师,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这道理大家都明白:教者对教材处理方式的不同以及课堂内所采用的活动形式的不同必然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不同。

  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材承载着的知识,需要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体验来获得,因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我们教者在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时都应关注学生积极平等参与、主动获取知识的理念,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自我体现,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开展人文性的教学活动,从而形成“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

  六、建立人文性的评价体系

  我们知道,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学生的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发展性评价正是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 “因材施教”的评价体系,真正实施教学的个性化。同时,课堂内外的即时性评价应更具鼓舞性,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肯定学生的点滴努力,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学生的失误,对不足不要苛求,对夸奖不要吝啬。

  总之,语言课的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我们从中更应感受到蕴涵丰富的人文内涵、极具魅力的人本精神,我很幸运地率先走进了新课程,用牛津版教材进行着首轮新课程的实践,感触良多。新课程使我多了一份宽容和民主,也使我更加自信、更加阳光,我用自己的真情拨动着学生心灵,点燃了学生情感的火苗,使之肯学乐学,以臻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renwenjiaoyulw/8860.html


上一篇:人文教育范文之人文教育的培养路径
下一篇:核心期刊发表中介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