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旅游管理论文国际化旅游人才核心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5-10-13   |  所属分类:社会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这篇旅游管理论文发表了国际化旅游人才核心能力研究,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头号旅游客源国,游客遍布世界各地,国际旅游已经很常见,我们国家旅游专业应更新教育观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国情发展,培养出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服务和管理人才。

旅游管理论文

关键词:旅游管理论文,国际旅游论文

一、引言

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今后5年中国出境旅游等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2011年中国入境游客已达到1.3亿人次。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头号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由此可见,旅游经济国际化已经成为旅游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化的旅游产业需要有国际化的旅游人才,旅游强国的实现更需要有厚实的旅游人力资源作支撑,因而未来优秀的国际化旅游人才将成为市场需求。作为高素质旅游人才主要输出地的旅游院校,教育目标也应该逐步从培养初级的技能人员向更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提升,把国际化旅游人才的核心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考虑因素。旅游院校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将旅游教育置身于国际大环境下,用国际化的视野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要充分认识到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内涵及特征,建设科学的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培养国际市场亟需的,能够从事国际旅游产品开发与服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服务和管理人才。

二、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内涵及特征

国际化旅游人才内涵指的是: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能系统地掌握国际旅游知识,通晓国际旅游行业的基本规则和惯例,并且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诚实守信品质,能够胜任国际旅游岗位,在国际旅游产业中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产生良好的社会价值,为旅游产业国际化进程作出贡献的人。具体到各个方面,国际化旅游人才须具备以下素质:思想道德上,应具备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责任品质;知识结构上,应具备以广博国际视野为核心的知识能力;专业能力上,应具备以跨文化沟通能力为核心的交往能力;个人素质上,应具备以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的人文素养。

三、国际化旅游人才核心能力

(一)外语表达及应用能力

良好的外语表达能力是顺畅进行国际交流的基础。国际化旅游人才必须要有较丰富的外语语言知识,要掌握与旅游相关的衣食住行以及历史、宗教、自然、科学、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词汇和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与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交流中将准确的内容和思想传达给他们。国际化旅游人才应具备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了解旅游业务知识并能用熟练的外语服务游客。

(二)跨文化沟通能力

跨文化沟通能力指的是能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效交往的能力,能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工作就像在自己的国家工作一样,具有超越他们本民族文化的能力。沟通能力包括了解自己和理解对方的能力、激励他人的能力、说服能力、号召力和团队精神。在国际交流中,仅仅懂得外语是不够的,还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背景,接受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导致游客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各异,作为国际化旅游服务人员,不管是导游还是酒店服务人员,其工作具有跨文化性,需要接待来自各国的旅游者,应该尊重客人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能经受住多元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又能恰当地传播本土文化,努力寻找两种不同文化的契合点,达到文化融合,为游客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服务。

(三)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具有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是旅游人才能够适应国际化竞争的必要条件。国际化旅游人才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能根据旅游最新发展走向,适时调整自己的服务和产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改变封闭的思维定势,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以敏锐的目光洞悉最新旅游发展动态,并沉着、大胆应对国际旅游市场的新变化,适应国际化竞争。

(四)旅游职业能力及素质

旅游人才的职业能力主要指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能力,包括知识和技能。它标志着旅游从业者能否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国际化旅游人才要具备广而专的知识结构。具有广阔的知识面,能了解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相关知识和价值观,同时熟悉国际旅游专业知识和旅游业务。除了旅游服务等专业技能之外,国际化旅游人才还要有国际交往能力,管理协调能力等,胜任国际旅游运作与管理的需要。旅游人才的职业素质包括旅游服务中的职业理想、服务意识、礼仪规范、诚实守信、敬业精神、团队意识等各方面的素质。国际化旅游人才除了要具备以上合格的职业素质外,还有具有国际化意识,有全球性思维;这些素质是“软”能力的培养,是对国际化旅游人才的规格和质量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而要构建科学、合理、全面的课程结构体系,并加强产、学、研相结合,满足国际化旅游人才能力和素质的需求。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shehuixuelw/15437.html


上一篇:社会实践论文发表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研究
下一篇:社会科学类期刊哪个容易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