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水利水电技术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某些问题

发布时间:2015-03-07   |  所属分类:水力: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水利水电技术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某些问题 推荐本站高人气杂志:水利水电技术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水利水电技术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11-1757/TV,国际刊号:ISSN1000-0860。水利水电技术杂志社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主管、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本刊为月刊。自创刊以来,被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

  摘 要:给排水工程的施工建设是建筑工程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排水施工质量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并决定了建筑功能能否正常发挥。为此,我就部分给排水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做一个简单的讨论。

  关键词:水利水电技术,建筑,给排水工程

  一、地漏与检查口合用的问题

  过去,地漏与返水弯属于两个管件,单独安装。目前,不论是PVC地漏,还是不锈钢地漏,基本都是自带水封,安装时就省去了原来返水弯这个管件,且地漏一般安装于卫生间排水的起始位置,这样就可以将地漏篦子取开,用作疏通下水道使用。因此可以起到地漏与检查口的合二为一。

  不过在节省管件、节省人工的同时,新的问题接踵而来。

  首先,任何一种疏通器,在管道内都是不容易拐弯的,特别是地漏管径较小,只有dn50大小,疏通器在里面就更伸展不开,并且现在排水管材主要都是选用UPVC材质,对此类管材进行疏通时,还容易造成对下水管的破坏。为解决此类问题,建议在地漏立管与卫生间排水支管连接处,选用两个45°弯头,这样有助于疏通器的转弯。并且,由于卫生间面积较小,如果将下水管的管径从dn50改为dn75,这样造价不会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对今后的使用及维修会有很大的好处。

  经过过年工作与使用发现,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地漏的水封都达不到规范要求的5cm高度,因此实事求是的说,自带水封地漏的使用效果要比地漏+返水弯的效果差得多,为应对这种情况,现在还出现了防臭地漏等等新型材料。单就防臭地漏来说,从个人的使用情况看,效果不理想,而且使用寿命不长。所以我认为,为解决水封不足的情况,首先要加强政府监督和行业监管,坚决查收那些不合格的商品,使其没有在市场流通的机会。其次,各项目还要严把质量关,对不符合要求的商品坚决做到不进、不用。

  从我近几年的工作经历、及同行之间的相互交流来看,有新建小区的卫生间清扫口放在支管的起始位置,这样清扫起来,就必须去下层,还要摘掉下层住户的卫生间吊顶。我认为这样设计没有任何的好处,极容易造成邻里之间的不和关系,应该彻底杜绝。为解决卫生间排水管的清掏问题,要么加大管径、加大坡度,要么采用同层排水也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方式。

  二、同层排水的应用

  目前,我国厨房同层排水应用较多,但卫生间同层排水还相当少见,从我工作五年的经历看,还没有接触过卫生间同层排水的项目,进行卫生间同层排水设计和施工的单位也只接触过一家,可以说卫生间同层排水在我国尚未得到应用。

  同层排水下水管不用穿越楼板,这样在维修清理时就不用跑到下层作业,而且在设计、施工中困扰我们多年的UPVC排水管噪声较大的问题就可以避免。

  卫生间同层排水分为两大类:一是将卫生间的楼板降低,将排水管安装在这部分降低的空间内;二是将排水管安装在墙体里,卫生洁具选用侧排式。

  如果选用第一种形式,施工容易且造价较低,但同层排水的出现,目的就是为了增加下层住宅的高度空间和维修方便,采用降板形式,就和过去做法一样,没有任何增加下层使用高度,而且一旦堵塞,除了不用打搅其他住户外,维修起来更加不方便。

  如果采用第二种形式,将管线敷设在墙体里,这样施工起来就比原先麻烦的多,需要在预留预埋时就与相关专业就以后的装修位置进行核实。如果是普通住宅,排水管线可以沿外墙敷设,如果是高档住宅,卫生间面积较大,则需另外增加假墙。

  采用第二种同层排水形式,可以达到增加使用高度的目的,而且美观,维修起来也没有多大的不便,只是如果管线本身出现问题,则更换管线比较麻烦。

  降板式,管道接管可以与传统接管基本相同,是一种简单实用而且较为普遍的方式;不降板,管道设于地面上和设于外墙适用范围较窄,应用起来比较受限。随着经济的发展,住宅建设质量及建设标准的提升,隐蔽式安装系统作为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引进,能适合高档住宅装修品质的要求,必将受到极大关注,在实际应用中具体采用何种形式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与建筑、结构专业配合,不必拘泥于一种做法。

  三、预埋套管和预留洞

  对于给排水专业来说,如果预留预埋工作做得好,安装时将会省去不少麻烦。根据我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几点小窍门。

  有些地下车库、人防和商业办公场合,设计为考虑使用高度,满足吊顶高度,有时会将有压管线设计成穿梁的形式。在有压管坡度较小,可以忽略的情况下,如何保证预留的套管都在一个高度,这就是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shuililw/13734.html


上一篇:国家级论文发表刊物分析井下电子压力计的现状
下一篇:sci论文发表解析水力发电自动化系统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