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冰期输水安全管理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水力: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完成3次向北京输水任务,冬季输水安全管 理复杂而且关键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 冰期, 输水

从2008年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运行以来,虽然经过了冰期运行,但运行流量一般不大于20立方米每秒,渠道处于高水位低流速运行状态。水面较易形成冰盖,降低了流冰的影响;渠道具有较大的过流余量,结冰对过流能力的影响程度表现的不突出。但这些并不能说明冰期输水在中线工程中没有安全隐患,当输水流量达到或接近设计值时,冰期输水的难度随之而来。

一、冰期输水的主要问题

冰期输水最大的安全问题是冰对输水过程的影响。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冰影响渠道过流能力。由于冰盖糙率的影响,冰盖下无自由表面输水比无冰盖时断面过流量减少20%~30%

(2) 冰的影响使水面线发生变化。特别是溜冰期(产冰期与融冰期)过渡过程致使水位流量关系不稳定,运行控制的难度加大。

(3) 冰流量造成渠道沿程流量不连续。

(4) 较易发生冰塞。

二、影响渠道冰情的主要因素

流速、渠道断面形式、渠道走向及气象条件(风向风力、日照、降温幅度、绝对温度)

1)流速。好多文献资料介绍冰期输水,渠道的弗汝德数一般不大于0.08.( 弗汝德数(Fr) Froude mumber 流体内惯性力与重力的比值:   Fr=v/(gh)^0.5   用佛汝德数来判别明渠水流的流态:  当 Fr<1,水流为缓流;   Fr=1,水流为临界流;   Fr>1,水流为急流。) 弗汝德数反映水流携冰下潜能力。一般情况下,流速越大,渠道内流冰情况越严重,冰随水流下潜,容易在桥墩、节制闸、拦污栅前堆集,形成冰坝;反之流速越小,越容易形成冰盖。因此冬季输水,一般采用的方式是降低运行流量,抬高水位,使水面形成稳定连续的冰盖。

2)渠道断面形式。当渠道断面形式发生变化时,水的流态发生变化。较易在变化位置前发生冰塞,变化位置后渠道较难形成冰盖。

3)渠道走向及气象条件。

一般情况下,结冰与负积温有较大关系。负积温——日平均气温为负值的累计值。除此以外,渠道走向、风向风力、日照、绝对温度、降温幅度这些情况与渠道冰情也有一定联系。

三、冰期安全输水的调度运行

1)引黄济青工程冰期输水调度运行经验

引黄济青工程设计就是冬季运行,兼顾蓄水保温。因此总结了一些运行经验。冰期输水的调度运行,要做到水位稳定,流量均衡,持续不断\"。具体可归结为统、稳、高、控,禁、避,缓,捞 八字要点。

统就是严格纪律,统一调度。引黄济青输水河经过九个县(区、市),各段情况(包括闸门控制、泵站、倒虹、涵闸上下游水位、冰情、泵站开停机组)都要由省调度中心统一掌握。若各行其事,易造成事故,影响输水大局。

稳就是稳定流量运行。稳定流量是冰期输水的关键问题之一,主要是指泵站问的流量匹配运行。沉沙池出口闸、北堤涵闸、四级泵站的流量要匹配,避免输水河水位较大波动,破坏冰盖的形成和稳定,造成弃水或出现安全事故根据实际运行期问的流量匹配情况.流量发生变动时,泵站应尽量维持不开停机组,如确需开机,应开小机组调节流量. 保证输水河水位变动最小。

由于引黄济青工程所在地域的气候条件,输水时,冰盖的厚度一般不超过20cm.如果水面脱离冰盖,冰盖本身强度不够.会造成冰盖坍塌。因此,输水时水面不能脱离冰盖。这就要求控制水位的变幅每小时不超过15cm.每天不超过30cm。

高就是泵站前保持较高水位。输水河在冰期一般处于高水位运行.形成冰盖后.水位壅高0.5~0.6m 因此.泵站前池水位必须保持高于设计水位(一般高出设计水位0.5m)运行,以免泵站前形成较低的冰盖影响过流。渠道设计时也应充分考虑这一问题。

控就是倒虹、涵闸实时控制水位。在输水期间遇气温骤降,要特别注意倒虹、涵闸水位的实时控制。由于形成冰盖水位壅高、槽蓄水量增加、下泄量减少,使得倒虹、涵闸前一河段形成的冰盖较低,影响过流和安全输水。对一个长河段,形成冰盖时闸门不控制,任其自然,形成的冰盖是一个上游高下游低的斜面。融冰时,由于输水河较长,各地温度不同,融冰时间早晚不一.上游融冰下泄量增加而下游尚有冰盖,容易出现险情。因此,必须强调在冰盖形成及消融过程中各涵闸、倒虹都要实时控制水位。控制水位的开始时间.一般在十二月上旬。目前由于短期天气预报较准,也可在气温骤降(达一8℃ 以下)的前4~5d开始筛 据引黄济青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性,控制闸门的执行秩序,可自西向东,自上游开始逐级控制。为保持输水流量的稳定.最好上一级闸门控制稳定后再进行下一级。融冰时,应从下游向上游逐级解除控制。

禁就是严禁输水河低水位停水。输水河低水位停水时,由于水浅,水体蓄热少,其结冰厚度要为正常输水时的2~3倍。由于输水河线路长,上游停水一天,下游停水就得三天,更会加重冰情。低水位停水后,再恢复输水是很危险的,由于来水使静水形成的冰盖破坏,产生大量流冰,这些冰靠人工无法清理,很容易造成冰塞。

避就是形成冰盖后要避免分水。输水河在形成冰盖后若再分水,则易造成分水口下游输水河已形成的冰盖坍塌,影响正常输水,甚至危及输水河安全。若需要分水时,也应在保证分水口以下输水河的流量和冰盖稳定的条件下,控制分水流量。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shuililw/4729.html


上一篇: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自流式输水管道设计施工技术问题
下一篇:对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