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的处理(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水力: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3.3管基制作

管沟开挖验收合格后.可按照图纸设计尺寸、标号及中心线等要求进行管基的施工。管基施工时。土质基底不得裸落过久,同时考虑到保养、气候、混凝土远距离运输等不利因素.混凝土可提高一个强度等级或采取加早强剂等措施.待管基达到一定强度后再下管。

3.4管材安装

3.4.1为保证闭水试验的成功.管材进入工地时要仔细检查有无裂缝和孔眼漏洞.若有上述问题,应及时调换管材或予以修补。

3.4.2下管前.既要仔细检查管基中心线、边线及井基等尺寸和高程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又要检查井位置、井距、各种部位混凝土基础的强度等级、接旧防渗砂浆的调配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3.4.3安装两管结口处时.应及时处理因挤压造成的管内接口部位3cm的凸出接缝.否则会造成流水断面减少的现象.影响流速和排水的通畅,造成杂物的堆积和管道堵塞。

3.5砌检查井

3.5.1挖沟槽时.可使检查井中心桩依井基圆圈尺寸挖好井基,待高程无误后再与条基同时浇注.经保养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即可下管.并预留井筒位置。

3.5.2不同管径的管底高程与井底高程的连接要一致.

3.5.3管材放稳后,调节直管线管口.待高程正确后即可砌井。砌井时,既要使砂浆饱满、流槽通顺,也要使井壁尺寸符合要求。

3.5.4管材与井筒砌筑完毕后,应立即埋入闭水试验的弯管接头。为了闭水试验时弯管接水管的牢固.应及早做好弯管接头为宜。

3.6管道闭水试验。管道回填土前应采用闭水法进行严密性试验。闭水试验前的检查工作。检查管道及检查井外观质量合格:管道未还土且沟槽内无积水:全部预留孔洞均封堵且不漏水;管道两端堵板承载力经核算并大于水压力的合力:除预留进出水管外,其余封堵坚固不漏水。

3.7沟槽同填。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作验收合格后进行。胸腔部分还土时.必须在两侧同时对称回填,如使用机械回填,则胸腔部分、管顶以上0.5m处及检查井周围应先用人工回填好后.方可用机械进行大面积回填。

4.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的施工常见问题的防治

4.1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

4.1.1产生原因

测量差错.施工走样和意外的避让原有构筑物.在平面上产生位置偏移,立面上产生积水甚至倒坡现象。

4.1.2预防措施

1)防止测量和施工造成的危害措施主要有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施工放样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按照埋置深度和设计要求以及有关规定放样.且必须进行复测检验其误差符合要求后才能交付施工。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沟槽和平基要做好轴线和纵坡测量验收。

(2)施工过程中如意外遇到构筑物必须避让时,应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连通。连接井转角宜大于135。

4.2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

4.2.1产生原困

基础不均匀下沉.管材及其接口施工质量差、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井体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均可产生漏水现象。

4.2.2防治措施

1)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将导致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一般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预防措施是: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土改良处治,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

(2)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后和超挖部分用砂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

(3)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救措施做好抗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下槽开挖。必要时在槽坑底预留20cm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封闭。

4.3检查井变形、下沉,构配件质量差

4.3.1产生原因

检查井变形和下沉.井盖质量和安装质量差.铁爬梯安装随意性太大,影响外观及其使用质量。

4.3.2防治措施

1)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防止井体下沉。

2)检查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

3)检查井井盖与座要配套,安装时座浆要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铁爬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准确。

结束语

总之,保证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对城市的正常运转、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道路的恢复情况、汛期的安全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才能防止各种质量通病的发生,提升市政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l】梁满光.浅谈给捧水工程的施工管理.工程管理.2007(9)

【2】李淼宏.浅论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6)

【3】冯敏添.论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几个要点.广东科技.2007(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shuililw/4744.html


上一篇: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招投标
下一篇: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投资控制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