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政工师论文论邓小平理论精髓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15-12-30   |  所属分类:思想政治: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这篇政工师论文发表了邓小平理论精髓及其意义,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精髓及其意义呢?论文经过探讨得出,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全面正确地领会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政工师论文

关键词:政工师论文,邓小平理论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对于理论而言,所谓精髓,就是能贯穿其始终并使其得以形成和发展,同时又体现出理论体系中最本质的东西。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因此,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它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并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始终。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及辨证关系

(一)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在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内涵作了科学界定。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这指导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凭主观想象和一时热情,不能靠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而要依据客观事实,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探索事物的本质和事情的规律。邓小平则在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讲话中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2]他从两个方面理解实事求是:一方面,就是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决不能把自己想象和主观臆断强加给客观事物;另一方面,就是要尊重客观事物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另外,邓小平对解放思想的内涵作了科学界定。他认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3]并强调:“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4]这指导我们,不仅要再认识原先的东西,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而且要在研究新情况和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观点和新认识。就目前新形势而言,就是要求我们既要自觉地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转变观念,更新思想,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又要在遵循客观事实基础上解放思想,实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内在统一。正如胡锦涛所说,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

毋庸置疑,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和内在要求。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解放了思想,打破传统的陈旧观念和主观的偏见束缚,改变墨守成规、陈陈相因的闭关自守局面,我们才能开动脑筋,科学研究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真正达到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本依据和最终目的。解放思想决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而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尊重客观现实及其内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而言之,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内在统一就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就是创新精神与科学态度的统一。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基础

邓小平曾指出,“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5]邓小平理论正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当地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其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同样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主要表现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在这次会议室不仅抛弃了不符合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特征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政策,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和以生产力为中心的工作重点转移,而且恢复了党民主集中制传统,确立了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思路。邓小平理论正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地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地立足现实、总结经验,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他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方面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借鉴世界新兴国家和地区,为我所用。另一方面,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可见,邓小平理论正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党正是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从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中解放出来,才敢于实践、实战、实干,从而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sixiangzhengzhilw/16766.html


上一篇:思政文章发表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思想文化期刊投稿国粹与儒家文化思想——兼论祭孔及我国发展的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