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网络视域下反腐倡廉工作的现状(2)
三、网络反腐倡廉教育机制的建设路径
1.加强平台建设,增强网络反腐倡廉教育的影响力。各级反腐部门要努力推进网络技术及其新成果与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有机融合,牢牢占据反腐倡廉教育的前沿阵地,不断增强网络反腐倡廉教育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
第一,凝聚网络反腐倡廉教育的优势力量,以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为目标。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积极与组织、宣传、文化以及信息技术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各部门在专业人才、宣传教育、文化产品开发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努力建立“统一协调、相互配合、上下联动、各司其职”的网络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机制,有效保障网络反腐倡廉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的功能发挥。
第二,优化网络平台功能模块。进一步完善网站、网页以及包括微博、微信在内的网络技术新成果的功能模块,充分发挥各类网络平台在信息发布、资源共享、在线学习、即时互动等方面的功能,为教育对象提供高效、方便、快捷的网络反腐倡廉教育服务。
第三,创新网络廉政文化产品。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创新原则,以融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目标,努力将传统的廉政思想文化、典型的廉政案例以及廉政制度条文打造成以电影、话剧、戏剧、动画和游戏为表现形式的网络廉政文化产品,突出地方特色,彰显行业特点,不断增强网络反腐倡廉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推进制度建设,增强网络反腐倡廉教育的执行力。有效的制度是网络反腐倡廉教育得以贯彻落实并取得实效的保障。
第一,建立网络反腐倡廉教育主体责任制。通过立法,确立各级党政机关作为网络反许庆贺:网络视域下的反腐倡廉教育机制建设政治与公共管理腐倡廉教育主体以及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作为直接组织者和推动者的地位,明确其在网络反腐倡廉教育中的权力和责任。按照“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加强网络平台的开发和利用,及时更新网络廉政教育内容,举办网络反腐倡廉教育活动,收集、研判并及时引导网络反腐倡廉舆论,从而保障网络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第二,建立网络反腐倡廉教育学习制度。要将党员、领导干部开展网络反腐倡廉教育作为一项学习制度确立下来,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以及学习效果的考核和评价等有关规定和要求,并将学习结果和效果作为干部任免、职位晋升、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从而提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参与网络反腐倡廉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创新教育模式,增强网络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塑造了反腐倡廉教育的新模式,多样性的教育方式和全程式的教育过程将极大地增强网络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力。
第一,建立“廉政课堂”选学。按照内容全、形式新、有特色的原则,将与反腐倡廉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条文、学习资料等进行“课程化”,并汇集于网络“廉政课堂”之中。开放、灵活的网络“廉政课堂”赋予了教育对象接受反腐倡廉教育更多的自主权,便于及时有效地学习廉政知识。不同的教育对象能够根据个人的作息时间自由安排学习时段,根据个人的学习习惯选择合适的学习形式,根据个性化的需求选取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
第二,开设“廉政考场”促学。积极开发“学、练、考”一体化的廉政知识在线测试系统,将丰富的廉政教育内容“知识点化”,将廉政教育学习形式“考试化”。通过经常性地开展廉政知识测试,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廉,进一步加深党员、领导干部对廉政知识的理解,增强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意识。
第三,发送“廉政信息”送学。充分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快速、便捷的信息发布功能,以电子邮件、短消息、手机报、微信息等形式向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及时推送反腐倡廉的新动态、新知识。特别是在重大节日和重要时节等关键时间节点,通过发送“廉政信息”,及时敲响警钟,提醒党员领导干部自重自警自省自律,筑牢预防腐败的思想防线。
第四,发布“廉政话题”引学。充分发挥网络的互动性功能,将反腐倡廉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在廉政论坛、廉政QQ群、微博以及微信朋友圈中进行发布,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开展讨论,各抒己见,使廉政之利越辩越清,腐败之害越辩越明。
4.完善舆情监督,增强网络反腐倡廉教育的引导力。
有效的舆情监督可以充分确保网络反腐倡廉教育的正确导向。
第一,建立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实时地对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平台所发布的反腐倡廉评论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准确分析其发展态势、意见倾向、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坚持疏堵结合,及时删除不利于反腐倡廉的网络言论,发布充满正能量的教育内容,确保积极、健康、正确的反腐倡廉舆论在网络中的主流地位。
第二,建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以加强专业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其对网络信息的敏锐捕捉能力、理性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开展网络反腐倡廉教育的宣传能力。通过撰写专题文章、跟帖、评论等方式对反腐倡廉的网络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回应和正面宣传教育,从而有序引导反腐倡廉的网络舆论,净化反腐倡廉教育的网络空间。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sixiangzhengzhilw/182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