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试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发布时间:2018-08-21   |  所属分类:思想政治: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学术研究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怎样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影响力、怎样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框架等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是中共中央编译局主办的密切联系实际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综合性理论刊物。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国际标准开本,内容15万字左右。本刊改版以来以崭新的面貌与广大读者见面,注重找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现实的最佳结合点。

  一、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影响力

  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用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这一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根本使命。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国家意识形态发展和安全的影响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当今世界思想文化领域交流交融交锋日益深入的态势,要求我们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着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理论领域的指导地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二、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整体框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一直面临一个重要问题:与哲学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经济学的二级学科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的二级学科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何在。如果不能从理论上说清楚这一问题,那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有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拼凑。如此一来,这一学科的存在也就失去了基本依据。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整体框架。

  一个学科的存在是以自己独特研究对象的存在为前提的。没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一个学科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而一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又是由这一学科所担负的使命、任务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使命、任务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自由、发展和解放。因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研究对象也就是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简言之,就是人民群众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理论。立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来展开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全部内容,是我们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关键。人生活在世界上,还要受到社会观念、传统意识和自己思想的束缚和压迫。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和认识论就是让人正确认识人自身,认识人的精神、本质、价值和作用,认识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从而摆脱自己对自己的束缚和压迫,真正实现思想的解放,“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三、注重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由许多相互联系着的理论构成,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所作的一系列理论分析,形成的哲学思想、政治经济学思想、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其他方面的思想,以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把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紧密结合起来,深刻把握研究过程与叙述过程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整体性和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存在和发展基础的认识,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解释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其功能和目标的主要平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同步推进、共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外形势发生新变化,高校改革发展出现新情况,青年学生成长呈现新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越来越艰巨繁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增强课程的说服力、感染力、亲和力,而且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发展,既要求强化学科意识,培养学科研究和建设的整体意识,还要求从宏观角度通盘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整体建设,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应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整体发展方向,以及课程所强调的科学原理与科学精神的统一、理论运用与理论发展的统一。

  四、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知识基础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基础,这一知识基础使得这门学科具有显著的独特性。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还不够完善。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知识基础,努力构建独特的知识体系,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紧迫任务。只有完成好这一任务,才能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创新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二级学科,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科。但是,目前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者对这个学科及其研究对象、研究方式尚存在不同看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学科特色形成共识,从而影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入推进。这种状况显然是不利于这个学科发展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基本目标。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要正确地发挥作用,就必须考虑中国特点、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就必然发生中国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历史和现实都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基本目标是为我们党正确地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供学理支撑,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sixiangzhengzhilw/19552.html


    上一篇:思政论文发表企业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下一篇: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