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论文发表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2)
五、“一会三考”制度
八矿党委制定了《八矿党建研究工作“一会三考”制度》,为推进八矿党建研究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每月召开一次党建研究工作例会,把党建研究工作与基层党组织的“五好”创建挂钩考核,与党建研究会全体理事和成员单位的评先挂钩考核,与政工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挂钩考核。
“一会三考”制度推行以来,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支部、各部门对党建研究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把党建研究工作与“五好”党组织创建、评先表彰、职称评聘挂起钩来,使以往的“虚”任务变成了“硬”指标,定期考核,奖优罚劣,矿党委动了真格,把压力层层传递了下去,基层党支部和政工部门抓党建研究工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是党建研究课题立项数量明显增多,选题质量显著提高。2012年以前,八矿的党建研究课题大多由政工部门承担,基层党支部鲜有涉足,而且课题数量较少、层面较窄。“一会三考”制度推行以来,仅上半年就收到党建研究课题立项申请100多项,涵盖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安全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今年共有14项课题被集团党委列为重点研究课题,立项数量在集团名列前茅。
三是广大党建研究工作者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明显增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广大党务工作者普遍认识到,不加强学习,不仅会失“面子”,而且工作开展不好,还有可能失“位子”。学习风气的好转,也直接带动了工作作风的转变,现在工作上推诿扯皮的少了,抓落实的多了;钻研创新的多了,安于现状的少了,这一系列的变化,不仅推动八矿的党建研究工作迈入了良性发展轨道,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开辟出了八矿党建研究工作的新篇章。
六、党员“双培养”基地
八矿党委依托全国工人先锋号、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周先锋学习工作站,大力实施“双培养”工程,先后培育出党员技师和高级技师11名, 20多名成员获得集团“技术状元”和“技术明星”,4名成员被聘为矿“技术大拿”,一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被吸纳入党组织。
制订下发《中共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八矿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创新性地推行发展党员结构审查、民主推荐、票推票决、全程公示、全程纪实等十项制度,提高了新党员的发展质量。制订了年度党员培训计划,建成了党员电教室、周先锋技能大师工作站2个培训基地,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对党员进行大规模的周期性轮训,并采取知识竞赛、立项攻关、技术比武等形式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促进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显著提升。
八矿党委通过发挥“双培养”基地的作用,及时把优秀技术人员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技术能手,极大地提升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保持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创造力显著增强。
七、民情快速反应机制
八矿党委积极践行“视职工如亲人,视岗位如父母,视八矿如家园”的发展理念,始终把“群众得实惠”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中,创新地推行了“矿情质询会制度”和“生活调度111服务热线”,及时掌握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构建了“党委主导、行政主抓、工会协调、部门联动”的民情快迅反应机制,千方百计为职工解忧困、谋福利,不断增强职工的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在岗职工人均工资由2009年的4.3万元提高到2011年的5.88万元,增幅达36.7%;累计建设棚改房和沉陷治理房2107套,职工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在副井口安装了入井电梯,在新副井口和井下己三扩大采区安装了乘人猴车,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建立了以就业帮助、生活救助、医疗互助、金秋助学、法律援助为一体的帮扶救助体系,平均每年发放各类救助金150多万元,实现了“三个不让”的目标,企业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加强矿区环境建设,不断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实现了“食堂餐馆化、住宿旅馆化、澡堂标准化、矿区园林化”,充分发挥生活调度室的作用,及时解决职工群众生活、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职工幸福指数逐年攀升,和谐小康矿区建设取得新成就。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sixiangzhengzhilw/744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