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教学论文核心期刊有关弱智儿童的语言障碍问题(2)

发布时间:2015-05-04   |  所属分类:特殊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在对量词的掌握上,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顺序一致,但发展速度非常慢,并很难达到后者的水平[7]。他们获得的量词数量少,运用能力差,如将“一支笔”说成是“一笔”,且泛化现象严重,如“一双裤子”。

  朱曼殊等人[8]研究了弱智儿童的方位词和时间词的获得,方位词的获得顺序大致为:上、后、前、中间和左右;时间词获得顺序为:拿……时和……一起拿(同时),拿出……以后拿……(顺向),拿……前先拿出……(逆向),这与正常儿童掌握方位词的顺序基本一致,但弱智儿童获得这些词和结构的年龄要大得多,即使匹配了智龄,也远不如正常儿童。

  (三)词汇获得特点

  弱智儿童对词汇的理解与正常儿童具有相同的规律:先掌握具体动作或形象为依据的词,后掌握抽象概括水平较高的词;儿童感兴趣的词先掌握;能满足其各种需要的词先掌握[9]他们获得的动词主要集中在表现具体动作和行为的词;获得的形容词主要是描述物体的外形特征和颜色的词(刘春玲等,2001)。

  在词义学习的策略上,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都倾向于将分散的词合并为有意义的单位,并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生活背景知识理解其意义。同时,二者在学习中均存在“语义启动”现象。Glidden[2]等指出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处理语义上的差别不在于词汇本身的语义结构,而在于他们如何从字库中提取词汇的策略。

  三、语法特征

  (一)语法获得顺序

  在语法发展上,弱智儿童的发展顺序及过程与正常儿童相似,即陈述句→疑问句→被动句→否定句→被动疑问句[10],但发展速度缓慢(Lambertsetal.,1978)。正常儿童随年龄进步,弱智儿童则随智龄进步。Dewart[11]指出,在智龄匹配的情况下与正常儿童比较,弱智儿童滞后的程度不断增加。通过对轻度、中度、重度弱智儿童在理解语法、词、词性、双宾结构、从属结构、时态从句以及从句间的相互关系等分析,发现确实如此。

  (二)语法范畴

  对弱智儿童语法范畴内语体、语态的研究数量较少。有人研究过DS儿童对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运用(Rondal,Cession&Vincent,1988等),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DS儿童不能正确理解被动语态,但对主动语态的理解达到正常儿童的水平[5]。马红英等人[12]收集了中度弱智儿童的语言资料,从体、态等方面分析发现,弱智儿童的语言中对进行体、完成体、经验体均有所涉及,其中最多的是完成体,而经验体出现最少。

  (三)句子长度和功能

  国外研究表明,弱智儿童的句长随年龄的增加而渐长。年龄较小的弱智儿童说话时,常常有“电报句”的特征,主要因为他们在句中很少使用冠词、连词、介词、代词、情态词、助动词等。马红英等人[12]研究显示,平均年龄为10岁的中度弱智儿童使用频率最高的为2-10个音节的句子,他们自发语句中的平均句长为6•1个音节;使用最多的是由3-8个词构成的句子,句子的平均用词量为4•3个。研究者认为,这一语言能力基本相当于4-5岁正常孩子的水平,但其间的差异很大。从句子的表达功能来看,他们的话语中有54•6%是陈述句,而疑问句仅占5•14%。弱智儿童在言语交际中的疑问句少,正好反应了他们缺少学习动机和缺乏言语交际自信心。

  (四)句法结构

  对学龄弱智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华红琴等,1993)表明,随MA增长,弱智儿童言语中不完整句越来越少,其语句趋于完整,同时完整句中修饰成分逐渐复杂,复杂谓语句比例逐年增大,单句减少,复句增多,这种变化趋势与正常儿童语句结构发展趋势一致。

  对弱智儿童句型运用的研究看,平均年龄为10岁1个月的弱智儿童已基本掌握汉语常用句型,汉语单句中的8种基本句型结构和7种复合结构在中度弱智儿童的日常交际中均已出现[12]。另外,有小部分中度弱智儿童能正确地运用连动或兼语句,甚至能套叠运用兼语和连动结构的句子。他们基本能理解和反应简单的被动句、“把”字句,但只有少数人能正确使用这些句型。从单句掌握的整体看,弱智儿童还不能完全掌握结构复杂或逻辑性强的单句结构[13]。对于弱智儿童复句运用种类和数量的研究,呈现不同结果,这可能与研究方法、对象等有关。但总体上说,弱智儿童在交际中复句的数量和种类皆少于普通儿童,这可能与教育、生活经验缺乏等因素相关。一般说,普通儿童的复句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渐增趋势,弱智儿童则无显著差异(曾怡淳,1993);但也有人提出,弱智儿童对复句的使用,同样也会随年龄、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从马红英等人收集的语料分析来看,中重度弱智儿童在复句使用中频率最高、最恰当的是因果复句。另外,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在学生话语交往中也使用较多。在复句的结构表达形式上,中度弱智儿童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不用或只在一个分句中使用关联词语。这说明他们一方面充分依赖语境,另一方面他们不重视句法结构中的形式标记,而采用“义合法”来弥补言语过程中遗落的语言信息。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teshujiaoyulw/14078.html


上一篇:教师职称论文范文提高聋生学校适应性的策略
下一篇:德育论文发表期刊刊物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