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自然教育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1-02-06   |  所属分类:特殊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检索中外数据库,对自然教育相关的论文进行了梳理与分类研究,从概念、理论、实践等方面探讨了自然教育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自然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自然教育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自然教育;园林;研究进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使用频率不断提高,各类电子游戏及软件程序层出不穷,儿童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电子产品上,与大自然的互动交流变得越来越少,关系亦变得更加疏远。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RichardLouv)在《林间最后的小孩》(Lastchildinthewoods)一书中提出了“自然缺失症”这一概念。这一概念并不是指具体的病症,而是指儿童由于缺乏在自然中的活动,从而导致的一些如注意力分散,容易发怒,缺乏耐心、同情心,急躁,抑郁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去处理“自然缺失症”所带来的种种不利现象,是值得所有人认真思考与关心的问题。面对“自然缺失症”这样的社会问题,自然教育在为儿童提供一个方便参与、充满乐趣与吸引力的亲自然空间,培养儿童对于自然的热爱与自身的健康成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相关概念辨析

  1.1自然教育

  我国对于自然教育的概念尚未有明确定义,经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及互联网资源的搜索,国内关于自然教育的概念,业界比较认可北京北研大自然教育科技研究院提出的定义,即“自然教育是指以自然环境为客体,以人类为主体,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手段,使儿童融入大自然,通过系统的手段,实现儿童对大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编织,形成社会生活有效逻辑思维的教育过程”[1]。

  1.2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是以跨学科活动为特征,以唤起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使他们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树立正确环境价值观与态度的一门教育科学[2]。

  1.3自然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对比

  自然教育和环境教育两个概念经常被相互提及,并且容易混淆,所以笔者从产生背景、教育人群、教育目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几个方面对自然教育和环境教育进行对比,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自然教育与环境教育具有交叉重叠的部分。自然教育从属于环境教育,是环境教育更深层次、更细致化的教育方式,更加注重人的培养。

  2自然教育国内外研究进展

  2.1国外自然教育研究进展

  2.1.1自然教育理论研究自然教育理念最早起源于17世纪的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影响下自然教育理论不断发展、更新、壮大。笔者按照时间顺序对国外自然教育理论进行分期,分别为萌芽期、转折期、发展期,并对国外自然教育理论进行了总结,见表2。笔者在国际知名的ScienceDirect数据库以natureeducation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查阅到4680篇文献,其中1996—2020年发表的文献共计4034篇,每年论文发表数量如图1所示。通过对图1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外对于自然教育的学术研究在很早的时期就已经开始了,自1996年以来发文量逐年增多,到2015年度发文量达到了343篇。据此笔者认为国外把自然教育放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是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的。对ScienceDirect网站以“natureeducation”为关键词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文献以研究性论文为主,共有3742篇;其次是图书以及评论性文章,分别有280篇、248篇;此外,有112篇的会议摘要。由此可以看出,自然教育不仅有一大批学者在进行相关研究,而且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国外有学者倡导利用森林公园等户外自然环境开展自然教育,并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优点:(1)教学内容和知识的记忆更持久;(2)学习动机和成就感更高;(3)提高相关各科的学业成绩;(4)培养学生个性和团队精神[3]。2.1.2自然教育实践研究国外对于自然教育的具体实践开始于1982年,盖迪斯在爱丁堡建立了一座观察塔楼。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关于自然教育的各种实践逐渐在各个国家发展起来,笔者对国外自然教育相关实践按照国家进行总结,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国外对于自然教育的实践形式呈现多样化,既有森林幼儿园为儿童提供一个系统的教育方式,也有日常方便使用的公园,同时也存在很多专门的自然教育机构,提供特色的自然教育项目。这些实践为不同人群提供了选择。同时,政府机构与公益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广泛合作,推动自然教育向前发展,使自然教育实践趋于成熟。

  2.2国内自然教育研究进展

  2.2.1自然教育理论研究和国外相比,国内对于自然教育的相关研究基础较为薄弱,研究人员较少,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各种的相关文献资料还不够丰富,但2010年以来有了较大进步。笔者通过国内最常用的文献检索数据库———中国知网,以“自然教育”为篇名进行检索,查阅到从1983年至2020年2月共计346篇文献;2004年之前,每年仅有1至3篇的文献,而且内容缺乏自己的观点,多是对国外自然教育的叙述。在这之后发文量开始逐渐上升,到2019年的年度发文量达到了67篇。根据中国知网的检索数据,对每年发文量进行了整理,如图2所示。通过图2可以得出,虽然我国对于自然教育的相关文献数量相对较少,但是自2014年以来对自然教育的关注度开始逐渐增高,特别是近两年的时间发展更为迅速,这是对自然教育相关研究重要性的肯定。笔者从资源类型上对这346篇文献进行分类分析,其中期刊论文278篇、硕士学位论文39篇、博士学位论文1篇、国内会议14篇、报纸13篇、学术辑刊1篇,详见图。由图3可以看出,国内现在对于自然教育的研究以期刊为主,内容多为短篇观点的陈述或情况介绍。硕士学位论文的数量在逐年较快速增长,这说明自然教育相关研究已经进入高校的立项课题,这对自然教育的发展而言是极有益处的。自然教育相关的文献主要是从教育学或哲学的角度对自然教育进行论述,如郑芸、徐小飞提出了“自然教育终归是一种教育行为———在自然地场域中,让参与者通过对自然界事物的感知与学习,与自然建立联系,学会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行为”,并且从时空、内容、目的三个维度对自然教育概念进行了分析[4]。郑琦提出“自然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归于自然”,释放儿童天性,使其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成长[5]。直至近5年才逐渐出现自然教育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文献资料,如在张家希、张晓燕以“自然教育”为切入点,针对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提出了几点设计策略,从材料、色彩、游戏设施、安全性、植物等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这几点对于自然教育的影响[6]。舒心怡等以景观感知理论为出发点,对自然教育环境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针对自然教育环境硬件的原则、策略,还对各种影响自然环境的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7]。2.2.2自然教育实践研究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近年来关于自然教育的实践也不断涌现。在国家层面上,对具有自然教育潜力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命名为全国自然教育学校(基地)。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是2019年全国首批授牌的二十个自然教育学校之一。该公园通过森林探秘、自然游戏、自然手工创作等方式来凸显自然体验教育主题,不仅有室内博物馆,还设有户外体验路线,其中包括森林教育观景台、露营地、EM实验室、动物教育、森林之家。最具特色的是森林五感体验径与杏花沟自然观察径,通过一系列的感知活动,提升游园体验,提高教育水平,对其他自然教育场所具有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8]。在社会层面上,2012年以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陆续出现了一些自然教育机构,并呈现出一种发展良好的势头,逐渐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参与自然教育的潮流。根据《2018自然教育行业调查报告》统计,截至2019年4月,共有398家机构参加自然教育,如“森呼吸”自然教育、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YHC萤火虫国际营地教育、花溪农场、树顶漫步自然教育营地、大地之野、桃源里自然中心、周庄绿乐园、知止自然教育等。

  3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儿童人数也居世界前列,自然教育的需求量未来也许会出现井喷式的发展,为儿童提供更科学、更优质的自然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2)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机构开始对自然教育领域感兴趣。(3)我国自然教育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这与我国自然教育领域起步较晚是有直接关系的。我们要积极学习国外自然教育机构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切记不能生搬硬套,保持积极的态度,研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自然教育体系。(4)虽然我国自然教育环境的设计体系尚不成熟,但随着人们对自然教育的日益关注,如何将自然教育和园林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将会是未来园林景观的首要思考的问题及设计任务。只有不断完善自然教育环境设计体系,掌握相关的如景观感知设计理念,遵循系统性、参与性、可持续性设计原则,充分利用好现有基础,进行适度设计,才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加多元化、高水平的融入自然教育的园林景观,发展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值得其他国家学习的高水平自然教育体系。

  作者:徐艳芳 孙琪 刘丽媛 郝彦哲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teshujiaoyulw/22711.html


    上一篇: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建设路径
    下一篇:教育地理学文献计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