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浅谈中学体育不规范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3)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体育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4.中学生健康意识的淡薄

目前中学生的体育现状表现为: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愿意参与体育运动,但缺乏运动知识,没有运动技能。所有的这些都与当今中学生健康意识的淡薄有直接关系。只有当学生有了运动兴趣和运动需求,他们才会有参与运动的动机和参与运动的行动,而所有这些都需要中学生应具有正确的健康意识才行。根据各种相关的科研调查资料显示,目前社会上参与体育运动最多的是老年人,一是他们有时间,二是大多数老年人是在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的时候,他们才开始参与体育锻炼。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正处在体质状况比较好的时期,因学校没有对中学生进行系统而又规范的健康科普知识教育。所以,造成他们很难有正确的健康意识与提高身体健康的科学要求。虽然教育部明文规定与要求,中学体育课改中应对学生开设健康教育课,而且被列为必修课,学生学习和掌握该学科的综合知识、技能等,必须通过考试成绩计入学分。但目前在全国各中学所开设健康教育课现实中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所进行的健康教育却相当少。根据各省、市教育厅、局的调研数据资料表明,在各省、市中只有部分少数几所办学条件较好的省、市知名重点中学对学生开设了健康教育课,而其他绝大多数中学都几乎没有开设。分析其具体原因是因为,一是学校缺乏健康教育课的专职教师;二是体育教师健康教育专业能力水平有限。即使各省、市能开设健康教育课为数不多的几所重点级中学,又因为主客观各方面的综合因素,在每学年各学期中所安排健康教育课的比例也较低、节数也较少。在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因教师专业知识面窄、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又缺少授课艺术与技巧的变化转换。所以,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吸引不了学生,使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无法满足学生对健康教育科普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望;加上学校所配合宣传健康教育的力度不够、措施不到位,校园内明显缺乏对学生进行科学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文化氛围,不符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体育课改的规定标准与达标要求。长此以往,结果使学生因对健康教育的无知,而造成身体健康良好意识的淡薄,这已经成为影响与制约我国中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和促进身体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5.体育课程评价方式的不科学有待改进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中学体育课程的评价主要是以初、高中学生,每学期的体育技能、成绩达标、课堂考勤这三者相结合为主,对学生在体育学习和运动练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以及所取得的能力进步等都没有被列为评价的内容。这种单一化、绝对化,不以学生为本,违背客观自然发展规律,脱离学生实际,缺乏综合、全面、科学的评价方式,完全忽视了中学体育课程中的主体\"学生\",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情况特点。长此以往所形成并执行多年的这种评价方式,已潜移默化影响与制约了中学生体育学习和运动练习积极性的调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内在潜能的挖掘。根据各省、市教育厅、局调研的数据显示,全国有相当比例的中学,没有把教育部所规定的体育教材中有关基础理论知识考查的内容列入到体育课程总体评价范围之内,这就非常不利于中学生对体育运动有关知识的了解、认识、掌握,成为体育文盲;更深远层次的影响和阻碍是容易使他们在离开中学或大学,造成步入社会后的体育活动脱节,并陷入盲目与无所适从状态的窘迫境地。

三、问题的解决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因为,学校领导对待体育工作的不重视与不作为。所以,才会造成教师对待体育教学的不负责与不规范。这必然影响到学生对待体育学习的不主动与不配合。分析学校、教师在客观强大和学生主观弱小的彼此交往中,存在着如此不和谐与不协调等多种问题,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国的教育体制和学校的培养机制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现象,从而直接导致中学体育教育与教学的综合实践完全背离了本应遵循的客观自然发展规律,步入应试教育的误区,滑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使中学生为此而付出了惨痛的身心健康代价。

现代体育运动健康学的科学研究表明:青少年自觉、主动的参加体育运动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健康与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而且能有效的促进其心理健康。这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与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芬兰目前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爱好体育运动的青少年学业更成功。据芬兰奥卢大学有关人员对9000名15岁至16岁的芬兰青少年进行的调查发现,爱好体育运动的青少年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在学校表现优秀,更为积极、有上进心,而且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成绩也很好。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不喜欢进行体育锻炼的青少年,不仅身体较为虚弱,还常常面临社交问题,容易有情感障碍或行为障碍。进行这一研究的有关人员对此解释说,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好,其记忆力和耐力也得以增强,因此他们能较好的应对学习和生活。

四、总结

我国基础教育界的中学体育其科学而又规范的教育与教学,完全取决于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与管理方法。只要领导和教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改变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观念,学习、吸取、借鉴当今世界上先进的现代体育教育与教学的思想理念,并根据我国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机结合与良好衔接,合理、有效的设置体育课程,加强对学生科学的健康教育、使其树立良好的终身体育健康意识,体育课程实践考评检验标准应充分运用具有科学实效性的评价方式,一切从为学生终身发展着想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把体育放在与智育、德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努力追求与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体育教育,以现代而又科学的体育教育思想理念指导体育教学实践,对待学生严格要求、科学管理,形成其规范而又良好的全新发展模式,学校教育就一定能实现\"劳累其身心,强健其筋骨,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教育目标。这样,我国中学生何愁不品、健、学、美、劳兼优,快乐、健康成长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tiyujiaoyulw/2852.html


上一篇:体育系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及其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下一篇:体育教育职称论文发表简述现代教学论对体育教学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