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教育论文和谐实施中职体育教学方法(2)

发布时间:2014-10-29   |  所属分类:体育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师生情感的交流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做好“转差”的有效手段。学生进入中职以后,随着社会活动的增加,逐渐熟悉周围的环境,加之教学内容也逐渐加深,对他们的思维要求必然更高。其实此时他们思维差异性很大,他们在胜利、心里方面变化也十分急剧。独立意识增强,极力想摆脱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管束,于是在这个时期变出现了“缺乳”、“断链”现象。造成这部分学生在学业上两级分化,在思想上也较为滞后,成为所谓的“差生”或“双差生”。有些消极的教师对他们的教育缺乏耐心、爱心与热心,对他们不闻不问,使得课堂教学成了“优等生”的“独角戏”,于是“差生们”也便成了旁观者,形成了课堂上又一个最不该出现的极不和谐的尴尬局面。其实,教师如能对他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给差生一点关爱,善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这是,这些平常被认为不可救药的差生们在学业上,特别是音体美上首先会表现出令人不可思议的改变,进而其他方面也会逐渐转变,甚至对教师也会产生极深的敬意。

  四、教学中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这是实施体育教学和谐教学的一个重要措施

  凡事都一个方法问题,方法对了,事半功倍,体育教育业不例外。教学中教师观念虽然有所改变,但是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法,最终如能真正适应于学生,就是一种好的教学法。“教,是为了不教”,就是我们的教学和终极目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通过自己的“教”来启发学生的“学”,从而达到学生自己得到其中的知识,最终把求知的钥匙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实行的是目标管理。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由过去的运动技术指标的评价转向健康指标的评价。教学中,教师要因人而异不断地开发、整合学校体育教学资源,注重研究教学方法,在强调全面锻炼身体的过程中,实现“教测分离”,克服考什么教什么,测什么练什么的教学弊端,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机能的全面协调,以及身体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已经意识到,体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是取决于体育教师。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始终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落实体育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笔者坚信,只要有执着于教育一线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我们的教育改革必然是和谐的,一定会迎来一个改革的春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tiyujiaoyulw/8278.html


上一篇:中国教师论文发表中职体育教育的发展
下一篇:中国体育科技之体操棒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