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期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2)
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是一个涉及国家文化主权、民族凝聚力、综合国力以及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强调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特色对社会主义文化安全的重要性。他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在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侵蚀腐化。”[5]369邓小平强调,“绝不允许把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技术某些管理经验,变成了崇拜资本主义外国,受资本主腐蚀,丧失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5]262。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冲突、渗透和碰撞。发达国家凭借技术和经济优势在文化交流中处于强势,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文化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如果不从国家政治独立、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对文化安全问题保持警惕,就会瓦解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造成中国深层次的“文化弱势”,削弱中国的综合国力。因此,提高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保障国家文化文权的独立性,构建面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安全战略,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举措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要内外兼修,既要增强文化创新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又要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第一,增强文化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就要大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扎扎实实地把我们自己的文化建设好,这是防止内在文化分裂和抵御任何外来文化霸权的最好办法。首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指导中国文化建设,用新的文化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建设,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能力。其次,要增强文化创新能力,正确处理“中”与“西”,“社”与“资”,“古代”与“现代”,“全球化”与“本土化”,“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既要从中国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要具有世界眼光,积极吸取和借鉴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做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再次,要大力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强我国的文化国力。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推动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需要。在文化经济时代,文化产业在各国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提升。在我国,文化产业是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和主要载体,是文化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关系到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在国际文化市场中的竞争力。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是新时期我国文化崛起的根本举措,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由之路。
第二,建立国家文化安全预警机制。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保障就是要建立国家文化安全预警机制。“国家文化安全预警是指一个国家根据本国国家整体利益的需要,对文化运行状态所可能威胁到它自身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安全状态进行监测,并在此基础上作出预期性警示评价和对策的国家文化安全的政策过程和反应控制系统”[1]373。这套检测国家文化安全状况的系统是通过一些关键数据的及时采集和分析,掌握国家文化安全状况,评估国家文化安全级别,就国家文化安全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向有关部门或公众公布安全信息[6]。构筑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是实现国家文化管理安全的重要保障,是积极应对文化霸权和文化渗透,避免国家出现文化安全危机的预防性措施。
科学高效的国家文化安全机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完善文化商品进出管理制度和文化市场监管机制,建立文化产业投资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第二,借鉴国外保护民族文化和社会安全的经验,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文化安全政策。第三,通过对国际文化商品的流动趋势及其各种渠道的监督,把国际文化资本对我国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可能构成的威胁控制在安全警戒线以下。第四,运用各种文化安全管理手段,及时对由于西方强势文化进入可能对我国文化产业及意识形态构成的威胁作出准确的预告性和警示性反应。第五,把构筑国家文化安全管理系统和预警机制纳法制化轨道,以积极的态度抵御外部文化侵略,始终掌握中国文化产业和文化管理的主动权。目前,国际上存在的文化安全预警机制有影片审查制度,书报刊检查制度,文化市场准入制度,文化产品进口配额制度等。
第三,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当今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对国家文化安全的维护并不是死死困守,不是故步自封,也不是单纯地消极防御。事实上,“以攻为守”才是最有效的防守,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魅力,体现中华民族的英姿,变被动为主动,这才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更好的途径和选择。早在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7]。2010年7月,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8]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提升我国文化实力的战略举措,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强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需要,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wenhuachanyelw/878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