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文化传播论文微博与劳工文化的传播(2)

发布时间:2016-03-07   |  所属分类:文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从这个观点来看当代中国的劳工文化建设,我们会发现两个严重不足:一是知识分子尚未深入到劳动群众之中,真正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以及心理、愿望、要求、思想状况,而主要是出于同情、良知和正义感为劳动者“打抱不平”,这使得他们的理论很难与劳工实际相结合;二是劳动者本身还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自在的发展阶段,还未能形成明确的自我意识,对自己的地位、力量、优势、弱点还没有明确的认知,对抗争、维权的道路更是模糊不清,他们大体上还是一盘散沙,还没有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也就是说,他们还没有从自己的生存状态中内在地形成一种自己的文化。

然而,当代中国劳工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若干前提也正在形成过程之中,这不仅表现在一部分知识分子正在向劳动群众靠拢,而且也表现在一部分劳工已经具有较为清晰明确的自我意识和文化自觉。尽管在思想意识形态层面,我们还没有看到像19世纪欧美国家出现过的工人思想家(如魏特林、狄慈根、龚帕斯等等),但是在开风气之先的文学艺术领域,许多工人已经开始浮出水面乃至崭露头角了,各种工人诗歌、工人小说、工人音乐、工人摇滚、工人戏剧、工人电影等工人文艺小团队或个人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最著名的当然要算走上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

和春晚舞台的“旭日阳刚”组合了,其次有在“中国达人秀”中大放异彩的老皮匠乐队和民工街舞团。此外还有许多活跃在网络和地方电视台的民工艺术团体或个人。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四川籍民工周述恒,在自己十几年打工经历的基础上创作了50万字的长篇小说《中国农民工》,网上点击量超过50万人次,后来由世界知识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发行。

在这些工人文学艺术家中,北京“工友之家”总干事、新工人艺术团团长孙恒是率先达到了“劳工文化”思想高度的先行者。1998年,孙恒辞去音乐教师的工作,只身一人带着一把破吉他到北京打工,做过搬运工、推销员、酒吧歌手等。1999年在全国各地流浪的孙恒开始为工友写歌、唱歌,之后回到北京在打工子弟学校做志愿者,教孩子们唱歌。2002年,孙恒发起创办打工青年艺术团,奔赴工地、工厂、学校、社区为打工者做义务演出,同时开展权益宣传;2005年用艺术团第一张专辑唱片版税创办同心实验学校;2006年发起创办同心互惠公益商店;2008年发起创办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2009年发起创办同心创业培训中心。目前,该艺术团有文艺骨干10名,志愿者几十人,大家均是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创作和义务演出活动。艺术团已出版5张专辑唱片,演出累计超过500场次,直接观众超过20万人次。

下面是孙恒对新工人文化的一些思考:

1.从“打工者”到“新工人”:主体性的确立。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的历史,不知道自己的现在,那么他也将不知道自己的将来,一个群体、一个社会也是如此。新工人文化艺术节以名称上的改变,从而确定了我们的主体性:我们是当代的新工人,而非其他;我们的艺术节是为展现我们当代劳动者精神文化的艺术节,而非其他。

2.什么是文化。

谈到文化,我们总是觉得很抽象,总是觉得文化离我们很远,好像穷人就等于没文化。

我认为我们的文化,就是我们在劳动过程中的血和汗。就是我们对现实生活中辛酸苦辣的体验,就是我们的痛苦和我们的欢乐,就是我们的所思所想和生活方式,就是我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生活、对未来的看法;这一切,都是我们的文化。

3.为什么我们没有自己的文化。

为什么我们创造了物质财富、创造了世界、创造了历史,到头来却没有我们的文化、没有我们的历史?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文化和历史是需要有载体记录下来的。在以前,掌握记录文化工具和技术的人都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少数人,他们记录创造的文化历史必然是反映统治阶级的文化历史,从古代的文化历史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历朝历代统治阶级、将相王侯、才子佳人的文化历史,而看不到普通劳动人民的文化历史。现在,随着资本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精细,使得掌握文化艺术创作工具的人也越来越专业化、精英化,而这些所谓的“专业人士”、“明星大腕儿”们却日益脱离劳动大众,脱离我们的现实生活,他们已经不能再满足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了。可是我们普通劳动者为了每天基本的衣食和生存却要终日劳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创作,但这并不等于我们不需要精神文化生活,作为一个人这是我们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我们最基本的权利。

4.新工人文化的重要性。

什么是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从哪里来?我认为一个积极健康的人应该是自食其力、独立自主的人;应该是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未来充满希望、对他人充满尊重和友爱、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应该是一个追求自由、向往有尊严生活的人。我认为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应该是从我们真实的劳动、工作、生活和体验中来;应该帮助我们回到我们的真实世界,而非逃离现实;应该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自己,而非失去自己;应该帮助我们摆脱物质和金钱的奴役,而非被奴役。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wenxuelw/17159.html


上一篇:文学类论文发表《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厉夫性格的双重性
下一篇:文化发展论文启蒙时期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