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文化类网络综艺节目特色

发布时间:2021-03-31   |  所属分类:文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在各种电视和网络综艺节目层出不穷,面临着过度娱乐化、同质化的背景之下,优酷平台对产业布局和发展战略进行调整,推出了文化类、高质量的“看理想”系列节目。《圆桌派》是“看理想”团队对之前的各个节目进行整合分析、采长补短,而推出的一档全新的谈话类节目。《圆桌派》节目自播出以来,深受观众喜爱,收获了良好的口碑,被广大网友称为“娱乐时代的精神食粮”。其之所以能一经推出便大获成功,得益于节目本身的特色,文章将从节目的制作、运营、创新和传播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文化类网络综艺节目的成功之道。

文化类网络综艺节目特色

  关键词:《圆桌派》;节目制作;节目运营;节目创新;节目传播

  《圆桌派》是一档于2016年在优酷平台上线播出的网络谈话类综艺节目。主持人是曾经主持过《锵锵三人行》的文化名嘴窦文涛。《圆桌派》属于季播节目,至今已经播出了四季,每季节目有20到30期。节目每期时长有一个小时左右,在节目中会邀请三位嘉宾,和主持人窦文涛一起,围绕节目选择的话题展开讨论,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观点的讨论。此外,还有《圆桌女生派》《圆桌武侠派》《圆桌讲究派》《圆桌时光派》和《圆桌跨越派》作为节目的番外篇,共同组成了《圆桌派》节目的整体。

  一、节目制作

  在影视行业“泛娱乐化”的大环境之下,各种电视和网络综艺节目过度追求娱乐性,而对节目的文化内涵不够关注,并且缺乏创新能力,同质化现象严重。为避免这些问题,优酷平台开始将视野扩展到文化领域,把“文化性”作为节目的属性来进行打造,于2015年开始推出“看理想”系列节目[1],包括梁文道主持的读书节目《一千零一夜》、陈丹青主持的美术节目《局部》和马世芳主持的音乐节目《听说》,这三档节目一经推出就使观众眼前一亮,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网络综艺节目形式。但是“看理想”系列节目在改革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节目本身定位高端,“相对高冷”,并且三档节目采用的是主持人单方面进行内容输出的形式,缺乏趣味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圆桌派》节目应运而生。围绕“圆桌”而坐是节目的形式,“派”即“π”,意为“由圆生发,无穷无尽”[2]。《圆桌派》由精英汇聚的星睿文化传媒公司制作,聘请著名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窦文涛进行主持,邀请社会各界,尤其文化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名人,像马未都、梁文道、马家辉和许子东等作为节目的常驻嘉宾,强大的团队保证了节目的杰出品质。2016年10月28日,《圆桌派》在优酷平台正式开播。

  二、节目运营

  (一)节目定位准确

  1.保证高品质的节目质量优酷在推出《圆桌派》节目之初,就是想要把其打造成一档高品质的文化类节目。其品质之高,表现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方面。首先是形式上,《圆桌派》节目在视觉设计和拍摄风格上都十分讲究。节目开场时先由主持人窦文涛点燃一炷香,缭绕的烟雾搭配着开场音乐,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节目正式进入当次话题的讨论。在场景和道具的安排上,《圆桌派》选择在中式风格的客厅中拍摄,木质的窗户、圆桌和书橱等,体现出了一种古色古香的文化氛围,既符合节目的文化气质,又显示出一种高级感。在拍摄手法上,《圆桌派》采用了电影质感的影像表达手法,在拍摄时多为近景和平角度拍摄,体现了人物关系的平等,也模拟了观众聊天时的视角[3],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同时拍摄时还营造了一种浅景深的效果,画面中人物清晰、背景模糊,使观众能够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人物身上。其次是在节目内容上,《圆桌派》邀请的都是各个领域的知名人士和文化精英,嘉宾们本身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社会问题的独到看法。节目中所探讨的问题也都是时下热点话题或与节目受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通过节目嘉宾之间的相互探讨,以求为节目受众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看待问题的新视角。正是对节目质量保持着高品质的追求,才保证了《圆桌派》的市场竞争力。2.服务精准化的节目受众在电视和网络综艺节目普遍追求“娱乐至上”,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环境中,《圆桌派》节目另辟蹊径,着眼关注“精神饥饿”的文艺青年,高度重视他们的精神追求,并以此作为节目选择话题的标准之一,像“租房还是买房”“斜杠青年”等都是和节目受众普遍相关的问题,深度契合了节目受众的观看需要。受众的认可和喜爱是一档节目的生存之本,作为一档文化类精品节目,《圆桌派》节目不高冷、不媚俗,在保证节目制作品质优良的同时,对于节目的受众有着精准定位,并且能够准确把握受众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从而使节目吸引了一大批稳定的忠实受众。

  (二)节目选题科学

  1.选题覆盖面广《圆桌派》节目的定位决定了其选题的要求。节目对时下热点话题和各种社会现象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同时又不会盲目地去追求每一个热点或现象,而是根据节目受众的需求进行甄别,选择与受众的兴趣或面临的现实问题密切相关的话题。《圆桌派》节目选题既包括经济、历史、文化、哲学等高端话题,也涵盖个人的工作压力、情感纠纷、人际交往等日常生活问题[4],同时也会挖掘一些与节目嘉宾密切相关的话题,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例如节目曾探讨了过年时与亲戚长辈的相处之道等社会长期存在的问题,谈论了“佛系”“996”等网络热词背后所包含的社会文化,邀请了著名编剧汪海林探讨影视界“烂片”盛行的原因等。这些选题涉及面多、覆盖面广,符合节目“派”的无穷无尽的定义,使节目内容丰富多元,缓解了节目形式相对简单容易给观众造成的审美疲劳的问题。2.选题解读亲民《圆桌派》节目的选题虽然庞多,涉及社会经济文化中的各个方面,邀请的嘉宾也都是各个领域的精英人士,但是在节目中对于话题的讨论并不是高谈阔论,做成一种高端访谈的形式,而是十分“接地气”,就像朋友之间平时聊天一样,使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探讨某一问题或分析某一种现象,让观众能听懂、能感到放松,有很强的代入感。节目对于探讨的话题并不会直接给出某个答案或强加给观众某种观点,而是通过嘉宾们之间观点的互相碰撞和补充,给观众打开思考的阀门,让其能够从新视野、多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问题,从而得出自己的感悟。在节目的结束环节,还会伴随着背景音乐播放《圆桌辞典》,对于节目中嘉宾们提到的一些专有名词或对于大众来讲相对生疏的人物、事件等进行解释,起到了知识普及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节目的人性化、亲民化。

  (三)节目嘉宾多元

  1.嘉宾身份涉界广为保证节目优良的内容品质,契合节目“高品质”的定位,《圆桌派》节目的嘉宾都是社会各界的精英,涉及文化界、艺术界、娱乐界、财经界等诸多领域。如梁文道既是电视电台节目主持人,又是自由撰稿人、作家;马未都曾当过编剧,又是文物收藏家、观复博物馆创办人;蒋方舟既是知名青年作家,又是杂志副主编;马家辉既是专栏作家,又是传媒人;许子东是大学教授;周轶君是知名记者等,这些精英嘉宾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对各种社会问题和现象的思考有独特的角度和深度。作为节目内容的生产者,对于各种话题,这些嘉宾以自身的学识和经历各抒己见,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探讨保证了节目的内容品质,也符合节目的定位。2.嘉宾年龄跨度大《圆桌派》节目的嘉宾涵盖老中青三代,不同年龄阶段的嘉宾对于同一话题会存在不同的认知和理解,在彼此交流时,不仅会有观点之间的碰撞,也常常会出现青年嘉宾向中老年嘉宾普及当下网络流行语或年轻人想法的现象。节目嘉宾互相之间的包容度很高,不存在嘉宾倚老卖老,以自身的经历和地位强迫他人认可自己观点的问题。正是坚持了这样一种开放多元的态度,才保证了对于话题探讨的广度和深度,使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够从更多角度和不同视野得出自身的感悟。

  三、节目创新

  (一)节目形式新颖

  作为一档谈话类节目,《圆桌派》区别于以往大多数节目经常采用的访谈式、输出式和辩论式等形式,而是别出心裁地采用了聊天的形式。一张圆桌,几位老友,配上一壶清茶或浅酌几杯小酒,由此侃侃而谈、畅所欲言,带来了一种“诗意”的观感,使观众在观看时仿佛也不禁将自身代入其中,感到自在和放松。聊天的形式与节目本身的气质相得益彰,达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给观众以良好的观看体验,成为《圆桌派》节目被观众所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节目标题活泼

  《圆桌派》作为一档网络综艺节目,在坚持节目文化品质的同时并不枯燥,而是在各种细节之初体现节目的鲜活,例如节目标题的样式。节目的每期标题都会使用一个词语概括出当期的话题,然后在词语后面加上冒号,再用一个短句对其进行简单解读或反问,引出话题的争议点。这种标题样式不仅能够直接标示出重点,吸引对该话题有兴趣的观众,还会使用网络流行语[5],例如人设、“隐形贫困人口”等,有效增加节目的趣味性,拉近节目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使节目在严肃的同时又不失活泼,从而吸引更多观众的喜爱。

  (三)节目仪式感强

  与大多数依靠各种游戏环节增加看点的综艺节目不同,《圆桌派》是一档相对“安静”和“单调”的节目,节目形式简单,四个人围绕圆桌而坐聊天交流就构成了整期节目的内容。因此,为了保证节目的视觉吸引力,《圆桌派》对于聊天的仪式感十分讲究。节目正式开始进入话题之前,先由主持人窦文涛“划一根火柴,点一炷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节目最典型的仪式感。每位嘉宾身前放上一杯清茶,由主持人窦文涛负责续杯,配合着圆桌上放置的茶点、水果,以及室内各种古色古香的木质家具等物品,具有邀请几位好友到家中书房做客的仪式感,使人感到舒适惬意的同时,也凸显了节目的品位,给观众以古典美的视觉感受。在节目收尾时,会由主持人窦文涛用两三句话对谈论内容进行总结,然后和嘉宾们举杯共饮,结束当期节目的讨论,这也是节目在结尾时必备的一种仪式感。随着节目的背景音乐响起,每期节目最后都会播放《圆桌辞典》,对节目中所提到的一些概念进行解释,这也成为节目的特色之一。

  四、节目传播

  (一)借助品牌效应

  在节目的传播方面,《圆桌派》十分注重对节目品牌的打造[6]。首先是主持人窦文涛本身就是一个“品牌”,具有忠实粉丝基础,在节目发行之初,就能给节目带来较高的关注度;其次是《圆桌派》节目由优酷“看理想”团队制作,得益于“看理想”系列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前期的《一千零一夜》《局部》《听说》等节目的良好口碑,受众对于《圆桌派》节目自然就具有比较高的期待和关注度。此外,《圆桌派》节目在播出之后,节目依靠高质量内容,被受众广泛认可,本身就逐渐成为一个品牌,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目前很多活动在宣传时都会使用“某某派”或“某某圆桌派”这样的字眼,可见《圆桌派》节目的品牌已经打造成功。

  (二)依靠优质内容

  在各种形式和类型的综艺节目层出不穷的环境下,受众的审美品位也在逐步提高,“内容为王”越来越成为一档节目想要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圆桌派》对于节目的内容质量保持着高要求,不会去刻意地迎合一些受众的低级趣味,使“高质量”成为节目的标签。在面向市场进行传播时,《圆桌派》一直广受好评,具有很好的口碑,因此才会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关注和喜爱,节目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三)拓展多种渠道

  《圆桌派》是一档网络综艺节目,在节目宣传方面也灵活地借助了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利用图文、影像等形式,拓展多种渠道进行传播。在当下媒介融合的环境中,短视频的形式最受观众青睐,各大短视频平台用户众多、像优酷等传统视频平台也都在积极拓展短视频业务。面对这种形势,《圆桌派》也会将一期节目剪辑成多个精彩的短视频片段,然后投放到各个短视频平台,大多控制在一到三分钟。短视频的形式使节目能够面向更广泛的受众,并且便于受众之间相互分享、转发,从而为节目吸引更多流量。同时节目还会借助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推发节目信息,保持节目热度。《圆桌派》节目采用多元的传播方式,扩大了节目的传播范围,为节目吸引了更多受众。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圆桌派》无疑是一档成功的高品质文化类网络综艺节目,对于同类型节目的打造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是参考豆瓣评分也可以看到第四季和前三季相比略有降低。因为长时间保持一种节目形式容易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使观众逐渐失去节目所带来的刺激性和新鲜感,所以在注重保证节目内容的同时,也应注意形式方面的创新,例如在节目中适当加入观众,增强节目的互动性等方式,以保持观众对于节目的激情和期待。

  参考文献:

  [1]陈钰西.《圆桌派》节目特色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9.

  [2]魏鸿灵.浅析文化类网络综艺节目的策划与创新——以《圆桌派》为例[J].今传媒,2019(9):112-114.

  [3]郑利明,田雨.综艺节目《圆桌派》视听语言分析[J].视界观,2019(15):4.

  [4]孙倩.全新的“谈论+互动”式文化类综艺节目——以《圆桌派》为例[J].戏剧之家,2020(05):92.

  [5]唐帆.网络谈话综艺节目《圆桌派》的创新[J].当代电视,2019(11):107-109.

  [6]赵娜.网络自制节目《圆桌派》的传播学分析[J].电视指南,2017(15):219.

  作者:刘玉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wenxuelw/22893.html


    上一篇:地理教学目标表述误区与建议
    下一篇:新时代影视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