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职称论文范文分析《故乡》中闰土的人物形象(2)
儿时那个虽然“怕羞”但却与“我”熟识、友好善良的闰土再也不见了,因为等级观念我们之间已经被墙壁隔开。此时见面由于等级观念钳制,“我”与闰土已不复儿时欢乐、平等与自由,当时的“角鸡”、“贝壳”等回忆也变为一种沉重悲哀的负担,最终被两人避而不谈。此时见面的描写中,“摇头”是闰土最常做的动作,成年后的闰土变得辛苦麻木,“悲哀”而且“惘然”。
其次,通过“环境”方式对闰土形象的刻画。周围环境的变化通常作为一种转喻形式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发生变化,闰土形象的塑造中,鲁迅先生也采用了此种环境描写手法。从物理环境来说,少年闰土的刻画中,作者通过回忆描述出一幅安详宁静、美丽朴实的自然景观,少年闰土置身其中。此种静美和谐的自然环境,暗示出少年闰土具有友善的性格、快乐的童年。成年闰土的刻画中,作者首先对故乡当时的天气环境进行叙述,说午后天气很冷,人物尚未出场就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冷峻氛围。而与闰土再次见面分别后,作者在离开故乡的路上描写周边环境运用了“深黛色”,但对于儿时自然环境的描写运用的是“金黄”、“深蓝”、“碧绿”,静美的自然景观变为风景“模糊”。实际上,这并不单纯只是描写自然景观,而是象征了闰土形象的变化[4]。就像文章最终所述,儿时闰土那个带着银项圈的影像原本我是记得十分清楚的,但是现在却蓦然模糊了,这让我感到非常悲哀。
结束语
不同作家对于自己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可能会有不同的描绘方式,这种差异化的描绘为我们带来异彩纷呈千姿百态的叙事作品,其中的人物形象也使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鲁迅先生在刻画闰土形象中正是交替运用了“直接形容”与“间接表现”的手法,才为我们呈现出意蕴深刻且形象丰富的闰土形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wenxuelw/73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