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论文发表范文浅析城市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2)
2.3二灰碎石洒水养生阶段的质量控制
二灰碎石每一遍碾压完毕后,根据环境温度,适时进行洒水养生。养生是二灰碎石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它直接影响结构层的成型强度和表观质量,应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并设专人和专门设备进行养生。洒水养生总共不少于7 d,且必须保持结构层表面湿润。冬季施工期为防止因气温过低而影响养生,在压实后用草帘覆盖,养生期内(7 d)除洒水车外,应彻底断交,有切实禁止交通的强制措施(如设路障、专人看管等)。处于养生期间的路段,必须设置明显的标志牌。
2.4接缝处理的质量控制
二灰碎石施工一般不留纵缝、横缝。因此在第二天二灰碎石施工前,应要求施工单位将前一天施工的二灰端部全部切除做成垂直整齐的接茬,压路机骑缝碾压,保证接缝平整密实。
2.5二灰碎石基层的验收监理工程师应在二灰碎石达到规定养护天数后对二灰碎石基层外观进行检查。
3 路缘石安装的质量控制
3.1路缘石安装前的质量控制
二灰碎石基层全部碾压结束后,即可安装路缘石。安装路缘石前,先按照设计图纸对施工单位放线情况进行复测,放线应钉木桩控制,曲线处加密控制。路缘石外观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3.2安装过程质量控制
安装过程中,严禁铲车在二灰碎石基层上急转急停,防止破坏基层。路缘石安装成型后应稳固,并线直、弯顺、无折角,顶面平整无错牙,缝宽均匀,不超过规范要求。监理工程师应在施工中随时检查安装质量,对不符合要求的部分立即拆除整修。路缘石安装完成后,立即进行背后混凝土施工,确保缘石的稳固。靠背应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施工,监理工程师应重点检查靠背尺寸和混凝土拌合质量。
4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的质量控制
4.1沥青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均采用集中厂拌,用自卸车运到现场。监理工程师应对到场沥青混凝土进行外观、温度和质量保证资料进行检查,其中到场温度应保证运到施工现场的温度不低于140~150℃。热料筛分用最大筛孔应合适选定。拌好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出厂沥青混合料应按现行实验方法测量运料车中混和料的温度。
4.2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基层施工完毕后,用水准仪测一遍高程,当高程符合设计标高时再进行沥青混凝土的摊铺施工。摊铺前应要求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透层油喷设,监理工程师应对喷设密度进行旁站检查,对于漏喷或喷设密度不足的部位要进行重喷。
4.3摊铺阶段的质量控制
监理工程师应对进场摊铺机和压路机进行检查,确保机器运转正常,机械功效满足施工需要。一般面层按照粗粒沥青混凝土、中粒沥青混凝土分层全幅摊铺,高程控制采用可调坡度桩挑拉钢丝的方法精确控制纵坡。自卸车卸料时注意不要猛烈撞击摊铺机。在施工中,应要求施工单位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用温度计测油料温度,控制摊铺温度大于130℃,熨平板必须在施工前预热;
(2)控制摊铺机行走速度,2~4 m/min较为合适,以免行车速度过快拉裂沥青混和料;
(3)启动自动调平装置沿基准钢丝行走,尽可能少地用手动装置,以免新铺沥青面层产生波浪。监理工程师应随着摊铺进度,实时检查虚铺厚度,对于厚度不足的要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调整。
4.4碾压
新铺沥青混凝土路面首先用8~10 T光轮压路机碾压两遍。初压开始温度控制大于100℃。压路机的驱动轮应靠近摊铺机以免油料拥包。初压完成后,进行复压。复压首先用12~15 t压路机碾压两遍,用胶轮压路机碾压4遍,用振动压路机碾压两遍。复压完成后,混和料应具备要求的压实度。检查密实情况,如不能满足要求,立即用振动压路机再碾压直至达到要求。终压先用6~8 t光轮压路机碾压两遍恢复平整度。压实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持3 m直尺进行现场旁站监理,如有平整度不合要求,应要求施工单位立即调6~8t光轮压路机重复碾压,直至达到要求。
4.5接缝处理质量控制
用直尺检查前段摊铺层端部的平整度,在符合规定处划线,用切缝机切割不符合规格的沥青混合料,切割断面保持平整、垂直。摊铺机在切好的施工缝上就位,调整好预留高度,拱坡和初始工作角。就位前在每节熨平板下垫一块木板,其厚度为松铺厚度减去压实厚度,熨平板加热至100℃以上。将新运来的沥青混合料(第3或第4车料)倒入摊铺机料斗中,开启刮板输送带,螺旋分配器,使沥青混合料充满螺旋分配器,暂停10~15 min,使接缝和熨平板进一步预热,然后开始摊铺。
4.6监理工程师外观检查重点
表面平整密实,不应有泛油、松散、裂缝、粗细集料集中等现象;存在缺陷的面积不得超过受检面积的0.03%;接茬应紧密平顺,烫缝不得枯焦;面层与路缘石及其他构筑物应顺接,不得有积水现象;表面无明显碾压轮迹;路中及路边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 潘少宁,王金锋.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与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08)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angmuguanlilw/159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