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项目管理: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管理要点,供参考。

关键词: 施工管理, 施工进度, 现场管理

1 施工现场管理

强化和完善政府监管职能:

(1)完善政府对建筑施工安全的监管体系,各级政府应进一步重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做出贡献。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是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建筑施工安全工作机制,改革细化安全管理监督程序。在施工资质的审查环节以及招投标监管环节,切实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严把建筑企业市场准入关。彻底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方式,逐步建立健全安全巡查制度。严肃查处重大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通过对各方责任主体行为的执法检查,迫使各方责任主体自觉规范约束自身行为,真正发挥政府监管职能。

(2)监管的方式手段要改变一是要主动出击,建立稽查、巡查队伍,无论是在建工程项目还是拆除项目,无论办了手续的项目还是没有办手续的项目,无论是普通区域的工程还是开发区、高教园区的工程都不能忽略,要全盘纳入监管范围;二是要抓住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监管要针对出了问题的企业,出了问题的地区,让有安全问题的企业、工程项目不得安宁;三是要改变单一的运动式检查,从重点监督检查企业施工实体安全,转变为重点监督检查企业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只有重视施工现场管理,才能促进文明施工。

2 施工进度管理

制定工程项目总进度目标和总计划。进度计划的编制,涉及建设工程投资、设备材料供应、施工场地布置、主要施工机械、劳动组合、各附属设施的施工、各施工安装单位的配合及建设项目投产的时间要求。对这些综合因素要全面考虑、科学组织、合理安排、统筹兼顾,才能有一个很好的进度规划。要对进度进行控制,必须对建设项目进展的全过程,对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进行比较。在施工工程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发生偏离,无论是进度加快、进度滞后都会对施工组织设计产生影响,都会对施工工序带来问题,都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整,对偏离控制目标的要找出原因,坚决纠正。工程项目施工准备是施工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拟对工程目标,资源供应和施工方案的选择,及其空间布置和时间排列等诸方面统筹安排,是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3 根据合同进行施工进度控制

定时定量按合同工期完成施工任务, 这不但是合同的要求也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需要。在这一点上,建设单位(业主)同施工单位双方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加强施工进度控制,确保合同工期履约,是项目经理的基本职责和主要工作内容。计划是控制的前提,没有计划,就谈不上控制,控制就是将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找出期间的偏差,然后进行反馈调整。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就是确定一个控制工期的计划值,并制定出保证计划实现的有效措施,保证工期计划合同工期的完成。无论是项目自身的各道工序,还是与施工有关的其他工作,都应纳入进度计划之中去,或者说,都要对其进度做出计划安排。

4 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对策

施工质量管理:百年大计,质量为先。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关键,是争取用户、占领市场和发展企业的根本保证和前提要求。各专业技术人员应按以下几项要求进行具体有效的工作:做好进场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的规格、性能、技术参数质量的检查验收等工作,并做好记录,对未经检查验收的或经检查不合要求的材料、设备一律不准在工程中使用,对违反规定者予以惩处。做好隐蔽工程的记录和预验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及时纠正处理,并作好通知工作,组织业主、设计院、总监理工程师等参加隐蔽工程验收,同时要作好隐蔽工程签证工作,以上所提要面面俱到。在施工过程各环节中,必须注意加强巡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更加留意,\"防患于未然\"。特别是主要的结构部位,关键部位的施工,施工现场一定要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实行全程更进,并根据施工图纸、《施工技术规范》等相关资料提出自己的意见及要求。

5 严格控制项目施工质量因素

5.1 施工材料的控制

施工材料的质量,尤其是用于结构施工的材料质量,将会直接影

响整个工程结构的安全,因此材料的质量保证是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和必然要求。保证材料质量,对有害的材料避免使用,一经查处,要予以严惩;一切材料、工程设备和工艺均应为合同中所规定的相应的品级,并符合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要求,随时按监理工程师可能提出的要求,在制造、装配或在现场或在合同中可能规定的其他地点进行检验。

5.2 人的控制

领导者的素质和领导层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

的关键。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计划、财务、质量、试验、机械等主要管理人员的个人经历及能力对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施工管理人员、班组长和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知识应满足工程质量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从事特殊工种和关键工序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引入竞争机制,从人的理论水平、技术水平、生理缺陷、心理行为、错误行为、违纪违章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制定程序化的优化过程,把住用人关,让人的流动始终处于全面受控状态,从而靠人去实现质量目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angmuguanlilw/1664.html


上一篇:浅议工程项目管理的规范化
下一篇: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