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探讨(2)
1.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
首先,国家应该建立相应的、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并确保其能够有效的实施,为工程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其次,必须强化政府相关部门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推动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此外,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应提倡合理竞争,各建设主管部门应根据《建筑法》对将要投标的项目从立项、投标至开工、施工及竣工验收全过程严格实行监督管理,依法维护建筑施工企业的利益。
2.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健全施工管理制度。
在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中,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必不可少的,企业所承担的工程能否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推行管理现代化,取决于工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程度。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企业要强化内部安全教育和管理,并且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将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
3.强化建筑工程管理意识。
管理理念是管理水平提升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也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元素之一。对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必须进行适当的革新与完善,并要不断的填充现代化的管理元素和思想,以彻底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首先,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其次,要实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必须应用计算机。工程从中标到交工验收,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外,还应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些建筑工程管理手段则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再次,应重视质量控制管理。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不断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4.加强员工管理与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首先,各企业要按照动态平衡、统筹优化的原则,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其次,建设一支能够管理好、经得起实践考验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在组建选拔每个领导班子人员时,班子成员的选配,要注重相互之间的互补性,在知识结构、技术结构、决策能力、领导艺术、公共关系等方面,要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素质;再次,在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与培训时,一定综合考虑施工人员的文化程度、年龄层次、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和目标,对于新入职的施工人员一定要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业涉及到我国的国计民生,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正确面对如今建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正确面对问题,努力寻找解决途径,从而完善我国建筑管理工作,提高我国建筑施工水平,推进我国建筑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邢忠锋,卢志刚 浅谈项目管理中的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2]魏璟敏,魏璟存,李彦辉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浅析[J],科技资讯,2009
[3]孙占军,马厚民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丛书选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赵龚琪.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前景[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angmuguanlilw/175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