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施工项目管理
【摘要】随着电力行业开始进入市场经济,电力施工企业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本文从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来浅析如何加强电力施工项目管理。
【关键词】 电力施工 项目管理
一、加强质量管理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这就对施工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而项目质量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项目在开始时,要树立\"精品工程\"目标。使全体员工具有强烈的\"质量第一\"意识,贯彻\"一切为客户服务\"的思想.来教育员工懂得企业凭质量占领市场,失去质量、失去市场,就失去企业生存的首要条件。项目部要制定出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以质量计划为主线,以过程管理为重心,按照PDCA循环的原则.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的步骤展开控制,形成具有大小循环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螺旋式七升,不断推进质量管理.从而使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制度化、标准化。组织各专业人员编制针对本工程的施工工艺、工序,使施工规范化、标准化,并针对各施工专业编制本专业的施工质量通病和特殊过程控制点及相应措施,做到事前控制。
2、组织好各专业的设计图纸、设备厂家图纸的会审工作,将设计缺陷消除在施工之前。严格设备、材料检验制度和管理制度,把好施工第一关,避免造成质量事故。
3、编制操作性强的施工作业指导书、测量控制方案、工序施工质量控制方案、关键工序施工方案等施下方案,切实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且要求施工人员要掌握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做好施工原始记录。要组织各专业进行质量知识、施工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检测能力。严格执行各级验收制度及工序交接制度。
4、项目部进行现场质量检查,将质量问题就地解决,不留质量隐患。开工前主要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是否能够保持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工序交接检查,对于重要的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应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并未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隐蔽工程的检查,施工中凡是隐蔽工程必须检查认证后方可进行隐蔽掩盖,,因客观因素停工或处理质量事故等停工,复工时,经检查认可后方能复工。
二、加强安全管理的具体方法
加强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安全管理需要政府、企业、群众的广泛参与。第一,政府各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电力工程安全的管理。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但是由于企业在经营中是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的,需要政府部门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而且安全管理中需要做出具有公正性的评论,为了保证安全管理的客观性以及公正性,政府应当组织建立独立的第三方组织,不受政府和电力企业的干涉,对安全管理工作履行监督职责,而这正是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第二,电力企业也要加强自我安全管理,这其中的关键环节就是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电力企业要把安全管理的目标分解到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并分配管理人员,建立固定的制度,做到权责明确,构建一个系统严密的管理体系。第三,设计单位也要主动参与安全管理工作。设计单位设计的工程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安全工作。因此,设计单位应当着重考虑工程的安全操作,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对事关工程安全的重点环节,并且针对潜在的风险提出预防意见。第四,要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监督工程安全管理的工作当中来。群众监督是政府监管的有效补充,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政府监管工作的不足。尤其是工会组织,要代表群众认真履行工程安全管理的监督职责。对于那些损害群众利益的安全隐患,群众有义务及时地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三、电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措施
1、实行低成本战略,依靠科学管理,建立完整的材料消耗控制系统
在施工全过程中,材料消耗约占工程总成本的55%~65%。要想控制总成本,就要在材料的管理和使用上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经济损耗。材料的成本控制分为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
1)用量控制:在合理的使用条件下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在材料领取、入库、出库、投料、用料、补料、退料和废料回收等环节上应引起重视(各方签字手续必须齐全),严格管理;加强现场管理,材料进场后应妥善堆放保管,避免二次倒运和损失浪费。运用行政、经济的管理手段,健全和完善材料的管理机制,实行材料领用责任制,专料专用,包干控制。
2)价格控制:及时掌握建材市场的动态,采用\"双控\"原则,不仅采购员要把原料的价格控制在预算价格之内,技术人员也要对材料的规格和性能指标进行技术分析,切实发挥好技术人员的作用:什么部位用多少料,用什么样的料,有多少节余的潜力他们最清楚。另外,成本控制离不开施工技术,技术必须与成本、经济效益相结合,否则就没有生命力。坚持\"质量择优而买、价格择廉而购、路途择近而运\"的原则,以降低采购成本;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争取材料直拔以减少中间环节,计算好经济库存,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并加快货物的周转,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施工完毕做到\"工完料净\"。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angmuguanlilw/178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