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企业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摘 要: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是相当重要的,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资金投入,拥有科学稳定的工程造价信息系统是现在的研究重点。在这之前,对于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就是需要相关人员及时的对施工材料进行市场价格的调查,并及时作出上报,并根据当前的市场价格实时的修改施工中所需物品的价格,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发展建立起系统的工程,才能及时的控制工程造价,做到对工程造价的及时管理和资源的优化分配。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措施
对于建筑工程工程造价的管理是企业施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基础的工作之一,良好的工程造价管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建设,企业的投入资金等。随着现在建筑工程的逐渐增多和增大,对于施工中工程造价的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利用好企业所投入的资金,达到物有所值,为企业提升更高的价值才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
一、工程造价管理
1.现状
我国现在的工程造价管理没有一定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缺乏对工程的综合管理意识,各个单位之间没有一致的目标,缺乏及时的沟通,影响工程造价管理。我国现在的工程造价管理没有实行实时管理机制,是以定额为依据,以前几年的价格为基础,在这之上进行工程造价的评估,缺乏准确性。由于我国现在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完善阶段,所以市场价格的浮动会很大,如果不进行及时的调整很有可能造成企业施工中的经济损失。
有些施工企业不注重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认为设计阶段所计算出的数据就足以用来完成整个工程项目了,这不但会造成企业的损失,还会造成施工阶段的数据不准确,影响到施工的进程。因此对于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是很重要的,它是从施工阶段所涉及到的各种材料和各种突发状况的管理,是施工单位专业化素质和高效率运作的集中体现。
2.发展与对策
根据我国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应该增加一些对工程项目中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实时监控的措施,以便于适应目前的市场需求,建立起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1)开发工程造价的研究项目
对于工程造价的管理,还有一些数据的捕捉和信息的动态管理还需要新的项目研究,只有建立起一套可以获得数据的有效途径,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率。而国内对于工程造价的管理研究还不是很成熟,需要多一些研究项目的支持,这样才能得到相对稳定可靠的数据,来支撑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规范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各种行为,不断开发工程造价的研究成果,才能使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更加精确化和规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施工企业的投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好的工程造价项目的开发会提高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使工程造价真正的从企业出发,使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
2)注重项目设计阶段
在施工企业开始施工前,一定会对项目进行一些设计,包括项目所用材料和工期的安排等各项指标,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资源的优化配置,良好的设计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益,达到资源的优化运用,合理配置,得到最大的收益。对于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是相当重要的,它影响着工程真正的施工过程中各项指标,直接会影响到工程的完成状况和资金的投入。
二、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1.及时的找出材料差价
在施工阶段中,材料差价往往是造成工程造价误差的一个方面,不同的材料在特定的时期有着自身的涨幅形式,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在施工的不同阶段,各种材料的消耗量和比重也不同,只有及时的找出材料差,计算出材料差价,对于工程中的各种差价进行分析对比,权衡收益,才能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2.控制工程的进度
对于工程的进度进行及时的控制,按照材料的差价调整好各个工期间的相互转换,设计变更增加的项目,每日、每周、每月都有相应的材料报表,报表可以指导工程师及时的进行工程进度的调整,调整各个工程的完成量,使资源优化。但是基于材料差价而调整工程进度不仅仅是针对每个材料的差价来调整,更是要做到使整个工程项目的材料差价最优化,按工程量进入不同的材料,以免影响工程项目的总体报价。
3.控制材料的消耗量
对于各种材料的消耗量虽然在设计阶段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但是是真正的施工过程中,各种材料的消耗量又会有所增加或者减少,这就需要有专门人员的记录每天的材料消耗量,以便及时的补充所需材料,及时对照企业内部的工程量消耗指标,对于超出部分做出及时的上报,以免拖延工期。
4.各种材料的价格计算
对于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的选用和核算是相当重要的,在进行材料的选用和计算的时候,应当注意规格、型号、品种的记录,产品的运杂费和采购费等,这些都要进行记录。对于同一种材料即使在相同的时期内,也会出现不同的价格,这就要做到对材料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按照各地区的价格信息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5.当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有重大不同时
设计方案往往是理想化的状态,是所有方面都发挥到最好才能达到的效果。而在正常的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工期的延误甚至停工等状况,这些都会增加预算,造成材料的消耗和企业内部不必要的损失。这时就应该调整工程的项目指标,及时上报数据,做好预算避免更多的损失。
6.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积极的做好造价管理人员对于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各项法律的认知,在实际的工作中严格按照企业的要求和相关方法要求办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并及时采集材料的价格信息,使工程造价在动态的管理中实现计算的准确。
7.加强项目技术和经济指标的管理
从施工技术到现场的施工管理,都制定出相应的指标来帮助管理,通过对技术的监督,做到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控制工程中的材料用量,从而管理施工阶段中的工程造价,使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同时并重,从不同的方面达到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保证整个工程运行良好。
8.发挥监理的作用
监理是在一个工程中对工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人员,他是对工程的进度和各项指标进行监督的,监理的作用可以说是起到控制资金的流量的。
1)对设计阶段和工程施工阶段的各种材料和各项测量指标,进行及时的考察测量,得到相应的数据,并记录下来,和施工阶段的数据一起上报入企业中,达到对工程款项的监督。
2)对工程中人员和设备的记录和控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日工,和一些设备的租用,这些都必须要记录在内,包括设备租用的用途和天数都应该有明确的记录,以便上报企业中可以查证。
3)对于工程的进度进行监督和管理。工程的进度严重影响到企业工程的资金投入,会工程造价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施工中漏洞的产生,避免施工人员的意外伤害,监管人员要及时审查施工现场的防护措施,把危险降到最小。
三、结束语
对于工程造价的管理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是很难控制的一种管理,因为在真正的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突发状况,而且材料的价格也会随着市场的浮动而变化。而对于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就是要有人员进行数据的及时采集和记录,因为目前尚没有一套完整的材料信息记录系统,很难得到计算的省时和精确,只有采取人工报表的方式。另外对于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应该权衡每个材料的价格浮动对整个施工项目资金的影响,不要出现赢小利失大利的现象。只有做好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才能把工程造价的管理落到实处,实现真正的资源优化,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戚安邦.《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年
[2]朱嬿主编.《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3]文玉荣.《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山西建筑.2006年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angmuguanlilw/18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