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在勘察设计执业资格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勘察设计行业执业资格注册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列举重要应用实例并展望了我国勘察设计执业资格管理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开发方向。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勘察设计;执业资格管理;应用
一、前言
随着我国勘察设计行业执业资格制度的快速发展和日趋完善,注册人员总量迅速增长,以往的人工手动式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量信息存储、数据共享和实时动态更新的要求,从而使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逐渐成为行政管理部门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信息系统,实现行政工作的科学化高效能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下通过具体实例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在勘察设计执业资格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应用,来阐明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运用系统的理论方法,以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为工具和手段,具有信息收集、存储、加工处理、传递等功能的、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它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旨在提高效益、效率,支持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
三、我国勘察设计执业资格制度发展简介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满足建设行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建设部会同人事部在调研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于专业技术人员资格管理方面好的经验和作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注册建筑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监理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经纪人、建造师、物业管理师等九项建设执业资格制度。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建设行业执业资格制度日趋完善,注册人员数量迅速增长。截至2012年初,全国勘察设计行业注册建筑师、工程师总数达132400余人之多,从资格考试、考核认定、注册执业到继续教育,已建立起一整套与各专业相适应的准入标准和管理制度。执业资格制度的实施,强化了执业注册人员在工程建设中的责任和诚信意识,促进了建设行业专业技术队伍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对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促进国内外专业技术合作和交流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执业资格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也对管理者的行政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工模式已经跟不上发展的脚步,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迅速扮演了这个大舞台的重要角色。
四、管理信息系统在勘察设计执业资格管理中的重要应用
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注册建筑师、勘察设计工程师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硬件、软件、数据库、管理端操作人员和客户端操作人员组成。数据库聚集了系统软件运行所需要的各个子系统的数据,包括:注册人员个人基本信息、注册类别、注册等级、电子签章、聘用单位、个人业绩、继续教育培训情况、个人初始注册、变更注册、延续注册等历史注册记录等大量数据。依托于庞大数据库的有效组织和管理,实现各个子系统的数据共享和实时更新,信息系统在执业资格管理中的重要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化高效能管理
随着从业人员数量的日益增加,行政管理部门注册审批的压力也相对增大,而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开发建立网上申报审批系统,实现了客户端人员网上申报、网上补证,管理端人员网上审核、网上一次性告知、网上通知申请人办理结果,真正做到行政审批工作的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审批效率。同时,利用计算机海量存储及高速计算的特点,实现精准的一人多资格的查重功能,从而加强了对个人注册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重复注册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使整个行政审批的操作流程更为严谨、规范。
第二,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注册人员诚信积分制度
随着多专业注册执业工作的开展,注册人员数量和专业大量增加。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强化注册人员诚信意识,我市建立了注册执业人员诚信积分制度。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给每个注册执业人员设立技术和诚信档案,对发现的各项设计质量问题及违规的市场行为逐项减分,对获得勘察设计领域各种奖项和奖励逐项加分,对个人诚信加以评定考核,而这些在以前依靠人工手动管理模式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第三,实现注册人员和工程项目的联动管理,强化个人责任,提升工程勘察设计质量
充分利用系统的网络化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关联和共享,将注册人员和工程项目紧密结合起来,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为基础数据,对执业注册人员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情况进行动态监管,并利用计算机定期对勘察设计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勘察设计单位和注册执业人员并予以纠正,从而增强了注册执业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了工程勘察设计质量。
第四,实现执业注册人员与勘察设计企业资质的联动管理
依据资质评定标准,企业申请勘察设计资质,须具备相关专业的注册人员,且对数量、专业和级别有一定的要求。很多注册人员受聘于一家企业后,企业通过资质审核取得资质证书后,注册人员又变更注册至另外一家企业以帮助其取得企业资质,以谋取高额经济利益。在以往的人工行政管理模式中,往往不能对企业取得资质后的条件进行监管,而信息管理系统的启用,实现了对企业人员流动的实时动态跟踪,对因转出注册人员而不再符合设计资质标准要求的单位进行动态监控。对注册人员变更注册的次数予以记录,将一年内多次变更的注册人员纳入重点监控范围并发出警告,从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减少了征集注册、人证分离等现象,纠正了部分企业和人员的错误认识,维护了执业资格制度的健康发展,规范了勘察设计市场秩序。
五、结语
执业资格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用,无疑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增强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人员、项目的可控性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在诚信建设、科学管理、执法监督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全国各省市管理机构和模式不同等原因,跨专业及等级的注册人员尚不能实现全国范围的数据实时共享,在今后的注册管理工作中,我们应当向这个方向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强管理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不断开创执业资格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为勘察设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安忠,管理信息系统[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angmuguanlilw/18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