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对于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问题与措施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项目管理: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本文从我国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作的现状勘察,对合同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设项目;合同管理;主要措施

随着工程管理体制的逐渐完善,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工程合同属于经济合同,是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为了完成其所商定的工程建设目标,明确双方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管理则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等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制度,采取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对合同关系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从而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处理合同纠纷防止、制裁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合同条款的一些系列活动。

一、项目合同管理

项目合同管理是指对项目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进行监督检查,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或纠纷进行处理,以确保合同依法订立和全面履行。其目标有二:一是使整个工程在规定造价和工期内达到规定质量要求;二是保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合同争执较少,合同各方面能相互协调,工程结束时各方都非常满意,有助于双方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由于现代工程体积庞大,资金来源渠道多,合同条件复杂,项目合同管理极为复杂、繁琐,所以合同管理必须把住以下几点关键。

1、分析合同评审招标文件

总体来观察,招标文件分析应包括3个方面:一是招标条件的分析。分析的对象是投标人须知,通过分析掌握招标过程、评标规则和各项要求,并对投标报价工作作出具体安排,了解投标风险以确定投标策略。二是技术文件分析。主要是进行图纸会审、工程量复核,从中了解承包商具体的工程范围、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施工组织,确定劳动力安排,进行材料、设备的分析,制定实施方案进行报价。三是合同文本分析,主要对其合法性、完备性、双方责权及其关系。

招标文件是整个招标过程所遵循的基础性文件,是投标和评标的基础,也是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招标人准备投标文件和参加投标的依据,是招标活动当事人的行为准则和评标的重要依据,是招标人和投标人签订合同的基础,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反复分析、研究,结合本企业实际,使投标工作更科学、更有成效。

2、投标文件分析

投标分析应考虑承包商可能对项目有影响的所有方面,通常包括:

1投标文件总体审查,如投标书有效性、投标文件的完整性以及投标文件与招标文件的一致性审查;

2报价分析,包括投标单价分析、投标报价决策分析和投标报价宏观审核;

3技术性评审。这是投标报价的依据,也是完成合同责任所做的详细计划,这一过程必须对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项目班子工作能力、人材机计划的准确性等进行认真评估,提出缺陷,弥补不足。

4其他。如潜在合同索赔可能性,对拟雇佣的分包商的评价,投标文件总体印象,对业主的优惠条件等。

3、合同审查

合同是双方关于工程所有约定的最终体现,一旦确定,便难以更改,不可不慎。首先对合同的合法性进行审查,防止无效合同,如无经营资格、无相应资质、违反法定程序、违反法律法规而订立的合同。其次要对合同条款的完备性进行审查,通常包括以下6个方面:①确定合理的工期;②明确双方代表的权限;③明确工程造价或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④明确材料和设备的供应;⑤明确竣工交付的标准;⑥明确违约责任。

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合同管理意识淡薄。

合同是规定双方责权利关系的文本,而在实际中,往往出现先开工后签约,合同签订滞后。在合同的制定过程中,往往只是做形势、走过场,没有全面考虑,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合同中提出,尤其是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如果工期拖延是施工单位的问题,业主索赔的依据;工程如果扩大,扩大工程的计费问题等等。然而,合同专业管理人员、企业中的高层管理的合同知识和经验不足,合同意识不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强,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不去查阅合同而是随意处理。

2、合同条款责权利不平衡。

以建设施工合同为例,建设单位作为甲方,控制着资金,占据着主动地位。而且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中标,不得不签订对自己不利的条款,导致施工单位的责任义务比较多。而且多数的施工合同违约处罚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由于图纸提供不及时、"三通一平"不及时、提供施工许可证不及时,从而导致施工单位窝工,为了赶工期加班加点,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都可以提出索赔。但往往是由于缺乏意识,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没有维护自己的权利。

3、缺乏健全的合同管理机构。

一些建设项目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谁都可以签合同,合同管理程序不明确,或有制度不执行,该履行的手续不履行,缺少不要的审查和评估步骤。缺乏对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三、改进合同管理措施

1、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办法

1997年颁布的合同管理办法中规定:在合同管理办法的权限以外,任何部门、实体、施工处,未经同意,不得擅自对外签订合同。公司上下各部门就开始按办法中规定的权限,认真履行本职。合同管理部门还在合同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从事合同管理工作的疑难课题研究,对本企业在合同签订、履行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对策,制订专门管理细则。

2、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使合同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原来粗放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形式发展的要求。针对国家政策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公司成立专门机构,进行合同管理工作。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的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制定适合公司的《合同管理办法》,《合同审计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操作文件,为各种经济活动合同的签订提供依据。在合同管理办法中,明确在合同管理中各管理职能科室的职责分工和权限,规定各类合同签定的程序,以及违反规定的处罚措施等。对合同章的管理也制订管理办法,规范经营活动,杜绝影响企业形象和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3、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组织机构

合同管理拥有了健全的制度,作为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应该建立适合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组织,使合同管理专业化。组织机构是为了便于管理,实现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每个组织都要分设若干管理层次和管理结构,表明组织内各部分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总结

根据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合同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可以的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无论是施工企业还是建设单位,做好合同管理对减少造价,缩短工期,获得利益的最大化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卉.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90

2、底秀兰.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合同管理浅析.河北企业,2010.4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angmuguanlilw/2059.html


    上一篇:论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建筑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下一篇:浅析大型建筑开发项目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