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政治与行政的改革思想有何误区(3)

发布时间:2016-12-14   |  所属分类:行政管理: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三、政治发展战略下的科学改革观

  首先,要在中国的政治发展战略下认识和规划中国的行政改革,坚持政治发展与行政发展协调互动的科学改革观。中国政治发展是有稳定方向和相应表征的过程,其所显现的内容、特点和趋向已经汇聚成为了一种现实发展模式。当前,中国政治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政治文化中核心的政治价值和政治评价标准变化;党和国家开始适度分离;依法治国成为目标;扩大了直接选举和地方自治的范围;政企分开得到有效实施;政治民主化和公开化程度加强。中国政治发展的这些现实变化体现了既成的特点、趋势,并在现实层面形成了一种政治发展模式。中国政治发展体现为一种包含政治民主化、法治化、程序化和结构功能分化等内容在内的政治现代化过程,是从传统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转型的过程,在特点上表现为:从国情出发而非西方中心主义式的“中国特色”价值取向;注重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为前提基础;分项、渐进的实施策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政府主导为中心的组织模式。中国政治发展是以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政治一体化为目标,以政治稳定为前提,以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文化世俗化为动力的渐进主义模式,因此,作为政治系统组成部分的行政改革也应该符合中国政治发展模式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特点。但是,“渐进”决不是“不进”,当前政治与行政系统不适应经济和社会状况的问题已经充分说明了政治改革与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改革实践表明:一旦出现只有行政改革而无政治改革的单边行动,行政改革就势必陷入孤立无援,难以到位的窘境,而一旦出现完全脱离行政改革要求的政治改革,又往往是政治改革脱离经济和社会基础盲目冒进的表现,这终将危及政治稳定。当前,政治发展与行政发展的不协调主要由政治发展的缓慢造成,而政治改革没有能够跟上行政改革的步伐则是其中最突出的原因,所以,坚持政治改革与行政改革协调互动的科学改革观,就必须大胆启动和推进政治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行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新一届中国领导人强调了《宪法》的作用,可谓抓住了民主与法治的要点。正如政治发展理论所指出的,行政体系的完善和政治系统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或行政领域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与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等紧密相关的问题。把行政改革放到中国整体发展,尤其是政治发展环境下进行分析和规划,在政治文明的高度上树立全面、协调的科学改革观,对于中国的行政改革具有无比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次,要适应中国渐进式的政治发展实况和模式,推行由“体制外”向“体制内”的积极进取型“增量改革”方案。为解决政治改革问题,一些学者借用了经济改革中“增量改革”的思路,把政治改革分为“体制外”和“体制内”两个部分,强调通过“体制外”的民主“增量”,进而使“体制内”的“存量”发生渐进的变化,最终达成善治。[9]该思路突出“体制外”基层民主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对于“体制内”的改革则提出了一系列主动适应性方案,例如:党内民主、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政适度分离,等等。“增量民主”的设想超越了狭窄的“体制内”研究,而把目光投向了“体制外”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这在培育民主政治的基础条件和推进政治发展方面弥足珍贵,值得采纳。用政治发展理论的视角分析,“增量改革”思想在政治与行政方面的应用有一定合理性,基本符合当前中国整体政治发展的实际和趋向。最后,在“增量改革”的思路上宜强调更大的力度和更快的进度,即要进行积极进取型的“增量改革”。就当前急迫的改革形势而言,进度缓慢和力度不足的改革策略显得缓不济急,无法尽快解决当前政治与行政系统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实际状况,有必要进行积极进取型的“增量改革”。所谓积极进取型的“增量改革”就是在总体原则上坚持“增量改革”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培育民主、法治环境,要相信群众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扩大公民权利空间,要抓住机遇大胆突破旧体制的束缚。任何渐进的发展模式都是为质的飞跃创造和准备条件的,如果在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的情况下,我们还一味地沉迷于“存量”,不敢进行历史性的跨越,那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所以,当跨越的基础条件和时机已经具备的状态下,就应该抓住机遇,大胆突破旧体制的束缚。突破旧体制的改革有两个层面:一是在基本制度和体制稳定的框架内对政治系统与行政系统进行结构、功能和制度等方面的局部突破(例如基层政府体制的改革);二是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以及时机成熟时,对整个政治与行政系统也要大胆进行根本改革。面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政治与行政系统提出的迫切改革要求,不断进行局部突破并在关键时刻进行根本改革,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法治、高效、民主和服务型政府所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ngzhengguanlilw/17994.html


上一篇:情感性思想政治教育有何意义
下一篇:情感性思想政治教育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