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思政元素与大学英语教育融合

发布时间:2021-12-01   |  所属分类:行政: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思政课程与各类课程相互配合、同向同行。大学英语作为大学生的必修通识课程加强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是顺应国家“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主要包括:(一)以教学设计为融合切入点,在大学英语中贯穿思政元素;(二)以教学内容为融合立足点,在大学英语教材中挖掘思政元素;(三)以教学方法为融合着力点,在大学英语中落实思政元素;(四)以教学实践为融合支撑点,在大学英语中深化思政元素;(五)以教学评价为融合突破点,在大学英语中升华思政元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时代大学英语教育目标,培养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追求的高素质综合外语人才。

思政元素与大学英语教育融合

  关键词:大学英语;思政元素;融合路径

  引言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世界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与日俱增。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承担着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重要职责。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大学英语教育对于大学生展现中国风采、传播中国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必修通识课程,对于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引领学生世界眼光,培养其国际意识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全球化时代下,随着我国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各种社会思潮涌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为牢固树立大学生坚强的思想政治防线,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必须要紧密融合思政元素,大力传播思政教育,避免大学生在频繁接触西方文化时“崇洋媚外”,不能承担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使命。同时唤醒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主动承担起大学生的职责与使命,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传播中华文化,不断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一、大学英语教育融合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一)顺应国家“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2016年6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首次创新提出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并获得了教育领域的广泛认可,对新时代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为高校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指明了方向,要求思政课程与各类课程相互配合、同向同行,构建“覆盖全面、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思政课程体系。2020年5月,教育部下发指导文件《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思政理念在各类课堂教学中的全方位融入提供了理论基础。综上所述,高校教育要求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实现思政进课堂的广泛覆盖。大学英语作为高校通识必修课程,加强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是顺应国家“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大学英语教学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发展也进入到新的里程,在与世界的融合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中国独有的魅力与风采,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一代年轻人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大学英语教学旨在让大学生在全球一体化视域下,具备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对话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承担其责任与使命。然而,大学英语学习必然要了解和熟悉西方文化,这不可避免地使大学生的思想防线受到一定冲击。为防止学生以全盘接受的姿态面对西方文化,缺乏国家意识和国家使命感,最终导致“崇洋媚外”,必须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使其为大学生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引领,培养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和爱国情怀,维护大学英语教育的“思想性”和“德育性”,避免大学生价值观扭曲,对西方文明盲目崇拜,从而维护大学英语教学健康发展。

  二、思政元素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路径

  (一)以教学设计为融合切入点,在大学英语中贯穿思政元素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指导,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融合,需要以教学设计为切入点,融入教学设计各个阶段,从而实现在大学英语中贯穿思政元素,以潜移默化的形式点滴融入到学生的心中,有意识地发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功能,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的。在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应将其贯穿于大学英语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例如,在进行“CultureShock”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时事进行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进英语教学全过程。教师在课前可以创设思政话题,让学生收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爆发开始到全中国疫情得到有效遏制期间的中方与西方各国的媒体报道,并从中找出不同。通过讨论和分析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到西方某些国家在有关中国新闻报道中的虚假隐瞒、混淆视听和歪曲真相,以及他们在世界舆论中的“双标”态度,从而揭开西方“言论自由”下的真实面目,引导学生独立客观思考问题,充分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在课中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收集资料,如以《纽约时报》对中、意两国“封城”措施而采用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表述为素材来设计教学讨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西方所谓“媒体自由”“言论自由”,也不过是立场决定观点,罔顾事实、任意“加工”出来的新闻报道。这能够让学生认清西方所鼓吹的民主与自由的本质,从而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的同时,更使其意识到肩上的责任,认真学好英语,积蓄对西方媒体污蔑的反击能力。在课后拓展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思政反思环节,通过整理英语课程学习内容,同时整合思政话题资料,让学生从西方主流媒体中选取中国与西方国家抗疫报道,并选取任意角度进行对比评价,并作出总结。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学生的四个自信,达到大学英语课堂思政育人的目的。

  (二)以教学内容为融合立足点,在大学英语教材中挖掘思政元素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是融合思政元素的重要立足点,通过深入挖掘英语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才能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思政教育,发挥英语教育的思政育人作用。同时,通过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还可以为教师打开教学思路,丰富教学素材,提高教学水平,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品质与素养。大学英语教材作为英语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所选取的文章包括众多人类思想和文化精髓,不受国家、地域、民族、阶级、信仰等约束,所蕴涵的思想内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重要精神桥梁。在大学英语实际教学中,这些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可以帮助培育学生更高层次的人文素养和塑造其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例如,在进行“Fame”一课教学时,如果仅仅是让学生理解文章表层意思,则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作者文章立意有错误的认知,认为作者所提倡的是迎难而退、不思进取的“Quitters”精神。然而,通过深入挖掘文章的立意,可以发现这篇文章中其实蕴涵着敬业、务实的精神。文章作者从辩证的角度看待“SuccessfulPeople”和“OrdinaryPeople”,向一直以来人们所推崇的成功标准,即认为只有那些事业有成的人才是胜利的提出了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在不同领域获得成功的、自己所崇拜的偶像,并思考几个问题:他(她)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职业道德如何?是否经过了挑战自己和试图做一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通过问题讨论,学生会发现偶像成功的背后有着自己对职业的热爱与不懈的努力。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说“无论成功与失败,一个有故事的人生就是有价值的人生”?在仔细阅读文章后,学生会发现作者所持有的观点并非是“名利双收的人才是人生赢家”,而是“那些想法务实,将能够实现的目标作为追求的人才能结出人生硕果”。通过学习文章,让学生认识到在树立理想时不能好高骛远,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树立可行性目标。与此同时,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要相信不断挑战自我、不懈努力之后才可能达到更高层次的理想目标,指引自己坚定信念和决心,走向成功。

  (三)以教学方法为融合着力点,在大学英语中落实思政元素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持,应以教学方法为着力点,提高大学英语思政育人效果。例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为避免英语课堂的静态和枯燥,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多模态教学理念为指导,实现教学课堂的动态化、多元化和可视化;充分运用音视频教学、人机互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课堂主体,增强学生课堂体验。运用多模态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如利用视频资源、图片、声音等多模态资源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政育人教学效果。在“SomethingforStevie”一文中,讲述了史蒂夫平凡而伟大的事迹。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谁是我们国家的英雄作为切入点,通过收集网络资源做一个视频导入,视频内容主要是央视对2020年在中印边境冲突中牺牲的戍边战士的新闻报道,节目中介绍了一位英雄团长和四名烈士的英勇事迹,包括团长双臂张开面向侵犯者寸步不让的英勇背影,和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年仅19岁战士的清澈面庞……从动态视频中所获得的震撼感会远远超出简单的文字叙述能带来的,学生会更加明白他们为什么是我们国家的英雄,从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学到什么,促使学生将爱国情怀植入到英语语言实践中去,从而让大学英语更有深度。

  (四)以教学实践为融合支撑点,在大学英语中深化思政元素

  以教学实践活动为支撑,能够实现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深入渗透,将思政元素从意识层面引入到实践层面,达到大学英语思政育人的目标。例如,“AnotherSchoolYear”反映的是大学生初入大学阶段所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教学实践活动,将待人真诚、友善融入到活动当中,既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熟悉新的环境,学会与他人交际。具体来说,在这一单元学习中,教师可以布置一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在阅读文章过后,将主人公经历与自己初入大学的经历进行对比,并在对比中发现自己入学体验的幸福温暖之处。同时,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老师、同学、室友、学长学姐等各种角色,重现入学报到当天的经历,并用英语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料,以帮助其完成相关场景的对话,同时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的学习。通过教学演绎活动,学生更能够体会到在陌生环境中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们给予的友善和温暖,并将这种温暖自觉传递出去,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五)以教学评价为融合突破点,在大学英语中升华思政元素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大学英语思政育人中,教学评价是实现巩固与升华思政元素的重要突破点。正向的教学评价能够为学生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带给学生正向的思想激励,增强学生对思想教育的认同和尊崇,从而升华为指导实践的精神。教学评价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加大对课堂随堂评价的应用。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演讲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创作包含思政元素的作品,如为中国文化宣传短片进行英文配音或解说等,并及时针对学生作品进行多元化和全方位的教学评价,让学生能够通过评价有所收获,主动总结与反思,从而实现思政元素沉浸于课堂并得到升华,并有效指导学生的语言实践。结语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将思政元素深入渗透到英语教学的设计、内容、方法、实践和评价的各个环节,已经是当前大学英语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时代大学英语教育目标,培养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追求的高素质综合外语人才,更好地迎接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向世界表达中国态度,展示中国新生代力量,真正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担。

  作者:姬卫国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ngzhenglw/23765.html


    上一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