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先争优”理论内涵、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摘 要: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9周年之时,即将迎来9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要求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为能认真并卓有实效地贯彻落实这一活动,今天我们就“创先争优”的理论内涵、时代特征及此项活动的现实意义来共同学习。
关键词:创先争优;理论内涵;时代特征;现实意义
一、创先争优的理论内涵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展和深入,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加深认识和理解创先争优的丰富内涵,不仅有助于我们明确方向,掌握标准、制定措施,更有助于我们全面提高创先争优活动的质量,有助于我们开展好工作,积累好经验,树立好典型,指导好实践。
(一)创先之“创”是前提,创造性发展工作是关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先争优把“创”字放在第一位,与过去所讲的“争优创先”区分开来,体现了我们党反复实践、勇于创新的创造力。没有创新,我们党的事业将面临困境、停滞不前;只有创新,我们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才能实现。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善于抓住机遇自己发展自己,就必然要成为落伍者。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伟大民族,只要我们党不断创新、勇于创新、敢于创新,那么我们党才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当时事业才会生机盎然、永葆活力。所以创先争优活动关键在于“创”字。创造科学发展新经验,创造转变方式新局面,创造服务群众新手段,所有的“新”都需要敢想敢干、奋力开创。一切创新行为的目的都是围绕发展大局,推动中心工作,服务广大群众。要紧紧围绕“为科学发展创先进,为本地大发展快发展争先锋”这一主题,着眼于本职工作,着眼于破解难题,着眼于纾解民忧。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把可以解决、应该解决的问题摸清楚,把如何解决、尽快解决的措施找出来,大力解决本地、本单位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二)创先之“先”,是方向、是目标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我们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和基础。假如失去了先进性,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戴,那么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也会动摇。因此,无论是创先争优,还是争优创先,先进性是我们党开展一切活动的标准和尺度。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先争优活动目标在“先”字。只有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奋勇争先,争当一流,党的执政能力才能全面增强,各项事业才能焕发出蓬勃生机,人民群众才能得到更多实惠。
(三)核心在“争”,时时事事有竞争是动力
“争”字贯穿创先争优活动的全过程,是推动我们党的事业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方法和手段。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竞争,才能激发“你追我赶”的热情,才会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把劲头聚集在“干”字上,在中心工作上争优,在群众服务中争优,在解决难题上争优,在干事创业上争优,这样才会奋起直追,缩小差距,迎难赶上,争取一流业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广大共产党员要端正“争”的目的,在提高学习能力、服务水平上去争去拼,争群众口碑,拼工作形象,这样争取到的才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与境界。
(四)“优”是目的和标准,增长本领出成绩是保障
“优”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根本所在,只要我们党优秀了,环境优美了,服务优化了,机制优化了,业绩优秀了,那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优”就要求我们想事干事要瞄准目的,把功夫下在服务上,把目标放在优质上,把要求放在满意上,真正做到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在活动中我们要着眼于提升个人素质,强化基层组织,推动事业发展。“优”应基于“实”,“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优”应立足于“干”,凡事只有脚踏实地去干,不驰于空想,则“优”可争;以科学的态度去干,真心实意地去干,则“优”可成。“优”应着眼于“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只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多下打基础、惠民生的真功夫,才能结出真正优异的果实。
二、创先争优的时代特征
先进和优秀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要使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在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的要求,必须正确把握创先争优活动的时代特征,科学定位先进和优秀的坐标,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关键。
(—)创先争优要有世界眼光
当前的创先争优活动,是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开展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要争得先机、赢得挑战,就必须有世界眼光,跟踪国际上最先进的理念、最先进的管理方式、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此,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就必须放开眼光看世界,学习和掌握最先进的理念、技术和方法。在世界范围的竞争中要始终保持先进,单靠学习是不够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精。因此,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始终把创新放在首位,把创新作为衡量创先争优活动成效的关键。
(二)创先争优要有战略思维
当前的创先争优活动,是在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开展的。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能局限于本地区、本单位的眼前利益,更不能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着眼全局和长远,把促进本地区、本单位、本岗位的发展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把解决现实问题与提高创新能力、增强综合国力结合起来,把推动发展与提高竞争力、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结合起来,以战略性思维和常态化安排,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三)创先争优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当前的创先争优活动,是在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开展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群众观点,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否先进和优秀,群众是最好的评判者。群众的需求就是创先争优的要求,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就是创先争优的重点。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以群众的视角审视工作中的弱点和缺项,以具体的行动和务求实效的精神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各种利益问题,努力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要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让群众评判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效,进而形成创先争优的热潮。
(四)创先争优要强化勤勉敬业的意识
勤勉实际上就是一个责任问题,创先争优就是在工作责任中去实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敬业是一种工作态度,干事情,没有责任,便一事无成。勤勉敬业就是要在创先争优中对工作极端负责任、极端尽责任。有岗位就有责任,在岗位上创先争优,在岗位上履行责任,体现事业心、进取心。事业心是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前进途中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我们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要强化职务责任意识,党和人民赋予各级领导干部一定的领导职务,实际上也就赋予了相应的责任。我们要认识这一责任的重大,把自己的一切融合到党和人民事业的长河中,爱岗敬业,爱民如父,如此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做到无怨无悔。
三、创先争优的现实意义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面对新形势的要求,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现实意义。
(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
虽然学习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完成实践活动整改任务、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还需要各级党组织下更大的决心、广大党员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落实好。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发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集中力量落实实践活动整改任务,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建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内在必然要求
执政意识和执政之责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我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总体状况较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战胜各种自然灾害面前,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但也存在个别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甚至软弱涣散,党内活动流于形式,少数党员党的意识淡化、作用不明显等突出问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鼓励先进,提高中间,鞭策后进,激发党组织和党员的进取精神,在党内掀起比、学、赶、帮的竞赛热潮。
(三)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要加快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生机活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形成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通过对创先争优活动的科学内涵、时代特征及其现实意义的学习,我们应更加充分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应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谨务实的态度,勤奋扎实的作风深入开展自己的工作,为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ngzhenglw/7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