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文发表浅论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2)
发布时间:2014-09-20 | 所属分类:心理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三)对象定位不同
网络心理教育以人本主义为基本立场,尊重个体意愿,鼓励学生回归本我的内在需求及本能属性,要求学生自尊自立,自爱自强。网络心理教育工作者可能并不了解受众的详细情况,只是在客观理性的立场上将学生视为具体问题的当事人,围绕如何让当事人理清思路做出决策进行一系列沟通。至于学生最后的决定是否正确,是否能与社会环境适应并不是最受关注的,学生在做决定的过程中对自我的剖析及辨识才是网络心理教育工作者最重视的。网络道德教育则更多地强调学生的社会属性,强调学生要有社会公民意识,自觉服务于社会,树立符合社会主流导向的价值观,具有明确坚定的政治立场等。网络道德教育一般对学生会有一些定性的评价,教育结果也并非是自主选择的建议而是命令式的意见,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会周而复始地加强说教力度,达不到要求可能会陷于舆论导向的对立面被孤立。
四、结语
综上,在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今天,网络心理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都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网络心理教育在为网络道德教育提供环境和方式支持的同时,也得力于网络道德教育在具体实践方面的创新探索。只有在不断丰富拓展网络心理教育的同时坚持网络道德教育不放松,才能使学生的思想合理有效的得到引导,实现全面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nlixuelw/80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