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新闻媒体坚守的责任与理性(2)
贵州茅台、山东张裕、中粮长城、青岛啤酒都是中国白酒领域民族品牌与代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民族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有些人想搞垮中国的民族企业,设计许多陷阱让那些“无知+自信+勇敢”的媒体往下跳,陷入他人或则自己人为布局的“自毁长城”的陷阱。
二、新闻媒体坚守的责任与理性
透视2008年几件重大的媒体的报道,我们似乎可以做如下思考:
1 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某些新闻单位只重视经济效益,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社会效益,忽视甚至忘记了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任务和社会责任,一味强调所谓的轰动效应,经济效应,突出煽情新闻和新闻的煽情视角,假新闻、有偿新闻时有不断。西方新闻界在上世纪20年代早就提出了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理论”。报刊应“接受一种社会责任,即要对社会负责”。
因此,新闻工作者一定要讲政治,“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格宣传纪律,做到守土有责,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
2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落实“三贴近”
新闻宣传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三贴近”,不是一味强调新闻客体的单边一级,不是强调公众与政府、消费者与企业,个人与群体间的对立,新闻既有批评与监督,又有评价与建议,矛盾与对抗不是目的,和谐相处、健康发展才是根本。
3 企业生存和发展,不要忘记利益相关者的长远利益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息开放几近透明和聚焦的时代,企业的任何一点闪失,都会使自己陡然跌进深渊。从中国古人的“推己及人”,到亚当·斯密的“理性自利”,都是首先考虑对方的利益出发,才可能得到对方的相应回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很多,有消费者利益、投资者利益、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利益、政府的公信力等。市场规律最终会用看不见的手,把违法缺德的企业清出市场,还要再踏上一只脚,让它永世不得翻身。
我们也要看到,企业如同一个人,即使一个体质再好的人,时间长了总会不可避免的感到不适、患病甚至手术、住院,个别人九死一生也不足为奇。前行的道路总是曲折和坎坷的。企业有着自己复杂的生命规律和生命平衡系统。我们对待企业,简单的肯度和否定都是有害的。
4 新闻媒体应谨慎使用自己的权利
我们要看到,无论是计划经济时代,还是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新闻媒体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公共权力。谁来监督媒体和记者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媒体越权、记者违规违法,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媒体的舆论监督有可能变成某些记者和编辑手中的一种特殊的“权力”,用以要挟他人和侵犯他人权利。没有适当的制约,媒体的话语权会变成一种新的霸权。
5 新闻报道要有一种科学的理性精神,警惕掉进他人或自己所布局的“陷阱”
所谓科学精神,便是经过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理性所体现出来的严肃认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致力创新、独立思考、尊重证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
科学精神,是新闻媒体所应自觉的精神,它既是推进人类发展进步的最重要和最高贵的一种精神品质,也是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本质所在,它赋予新闻工作者一种不畏强暴不畏权威,不懈地追求真理,求真求实的精神秉性。
新闻媒体的科学精神,要避免“眼见为实”的误区,弄不好我们在重大题材的报导上,就容易陷入两个陷阱——“骗术的陷阱”和“无知的陷阱”。曾几何时,伪气功“耳朵听字”、“窥破人心”、“思维传感”、“抖药片”、“钞票燃烧还原”、“意念拨表”、“意念弯钢勺”等骗术风靡中国,我们的一些媒体也陷入“骗术的陷阱”。严肃的科学家的科学逻辑推理和实验,使得上个世纪90年代的号称“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伟大成功”“水变油”“浅水船”,脱下皇帝身上绚丽的“破衣裳”。
由“无知的陷阱”还会导致“自信陷阱”。“无知等于勇敢”,如果“无知+勇敢”,更是误人误己,害人不浅。“无知+勇敢”的陷阱,从内容上拓展,无疑会陷入别有用心的“政治陷阱”“经济战略陷阱”中去。就2008年的奶粉事件、柑橘事件、茅台张裕亚硝酸盐事件的报道上,仅一个事件,我们还看不出什么,如果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来看,尤其柑橘事件和茅台亚硝酸盐事件联系来看,我们的媒体正有意无意陷入他人布局的“自毁长城”的“政治陷阱”“经济战略”陷阱。三鹿出问题,洋奶粉就来了;茅台、张裕“出问题”了,洋酒就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有限的市场份额,也不排除企业间的恶性竞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nwenlw/145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