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如何建立网络信息传播安全性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信息安全: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在分析了当今网络信息传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建网络信息传播保障体系遵循的原则,如何保障网络信息传播和安全。

关键词:网络信息;信息安全;信息传播;保障体系

随着网络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信息安全问题涉及到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信息安全涉及重大国家利益,是互联网经济的制高点,也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关键,发展信息安全技术是目前面临的迫切要求。如何构建网络信息传播保障体系,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紧迫课题。然而,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不够完善。如何保障网络信息传播和安全。

一、构建网络信息安全传播保障体系遵循的原则

构建网络信息传播保障体系的最终目的是"用",应本着旨在破解网络信息传播存在的难题的目的,向此目标努力,尽可能发挥体系的重要作用,注重体系实施的实际效用。因此,要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网络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措施。 网络信息传播具有的强大的威力和威胁就是信息发布的自由性。所以,在构建网络信息传播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应考虑在管理和控制网络信息的传播时要保持信息发布的"自由"与"平衡",即尽量保持信息发布"自由"与"管理"的平衡。 任何安全保护措施都不是绝对安全的,都可能被攻破,所以网络信息传播保障不应只依赖一种安全机制,应建立多层安全机制、多种防御体系,各防御层及体系相互补充保护,相互支撑以达到尽可能安全的目的。

网络信息传播保障体系构建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网络信息开放共享,而在信息的开放共享和保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如果将部分信息公开披露,既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同时又会带来一系列实际问题。因此在网络信息传播保障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注意解决网络信息的披露与保密之间的矛盾,坚持网络信息开放共享和保密相协调的原则。

网络信息传播保障体系的构建不是哪一个体单独努力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及司法等多方协调配合、全方位努力。网络信息传播保障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坚持政府、企业、个人分工合作、协同作战是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必须明确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是计算机安全概念在网络环境下的扩展,深入了解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是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国际标准化组织为计算机安全做了如下定义:为保护数据处理系统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措施,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会因偶然和故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和通信网络两部分组成,计算机是通信网络的终端,通信网络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资源是它向用户提供了服务及所拥有的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连通性和技术性,用户在享受各类共有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存在着自己的秘密信息可能被侵犯或被恶意破坏的危险,信息安全的目标就是保护有可能被侵犯或破坏的机密信息不被外界非法操作者所控制,达到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等目标。

三-出现问题事故响应及补救机制

安全的相对性注定了计算机事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建立一个事故响应小组,建立数据备份、制定不同的紧急响应计划和操作流程,能够对发生的事故再第一时间作处理,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点。

当遇到黑客、病毒或垃圾信息,死机等能够成功传播到信宿或对系统造成破坏时,此时网络信息传播保障体系的补救机制将采取补救措施,补救措施包括: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使用备份系统对丢失或损害的数据进行恢复,或使用临时的动态站点替代当前被破坏的信息系统等。之后,再将这些病毒、垃圾信息、系统漏洞和脆弱点等形成分析报告,反馈给检测中心数据库,进行必要的总结回顾,修改安全策略,更新网络信息传播保障体系。补救机制是整个保障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是减小损失和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四、加密技术应用来保障计算机安全

.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应用。为了保证顾客在网上进行各种商务活动,不必担心自己的信用卡会被人盗用,现在人们开始用RSA(一种公开/私有密钥)的加密技术,提高信用卡交易的安全性。NETSCAPE公司提供了一种基于RSA和保密密钥的应用于因特网的技术,被称为安全插座层(SSL)。SSL同时使用"对称"和"非对称"加密方法,在客户与电子商务的服务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客户会产生一个SessionKey(SK),然后客户用服务器端的公钥将SK转自http://www.gwyes.com进行加密,再传给服务器端,在双方都知道SK后,传输的数据都是以SK进行加密与解密的,但服务器端发给用户的公钥必需先向有关发证机关申请,以得到公证。

加密技术在VPN中的应用。当数据离开发送者所在的局域网时,该数据首先被用户端连接到互联网上的路由器进行硬件加密,数据在互联网上是以加密的形式传送的,当达到目的LAN的路由器时,该路由器就会对数据进行解密,这样目的LAN中的用户就可以看到真正的信息了。

在网络安全中运用内容过滤器和防火墙技术。由于上网人员的种类繁杂,有些人的法律意识不强,对网络中的一些非法内容鉴别力不高,因此有必要在互联网的接口处使用内容过滤器。内容过滤器的主要用途是对一些不良网站或非法网站的内容进行过滤,从而达到净化网络信息资源的目的,保证网络信息安全。配置防火墙则是实现网络安全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防火墙是指一个由软件或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处于企业或网络群体计算机与外界通道之间,限制外界用户对内部网络访问及管理内部用户访问外界网络的权限。当一个网络接上Internet之后,系统的安全除了考虑计算机病毒、系统的健壮性之外,更主要的是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而目前防止的措施主要是靠防火墙的技术完成。

四、结语

目前,对于构建网络信息传播保障体系方面的研究还比较零散,不够深入、系统和全面。本文通过广泛的文献调研,依据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和理论、原则,借鉴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最佳实践,综合运用传播学,管理学、信息安全学以及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网络信息传播保障问题进行了综合性、系统性研究,提出并阐述了网络信息传播保障体系的结构框架及其工作流程图,以期能够为今后的网络信息传播保障体系的研究及构建工作提供参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nxianquanlw/2249.html


    上一篇:宏病毒及其防治方法探析
    下一篇:美国信息安全政策导向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