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冶金工程师评职范文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作用(2)
以一个100mm厚、配筋为φ8@160mm的现浇板为例:如其保护层厚度从标准15mm增大至25mm时,其承载能力将降低13%左右;而一个60mm厚、配筋也为φ8@160mm的现浇板,如果保护层厚度从标准15mm增大至25mm时,其承载能力将会降低26%左右。
相比之下,梁、柱、墙板类构件保护层厚度如果超值不大,则其对本身承载能力的影响比例较小一些。
四、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超标预防措施
1. 梁类水平构件及柱、墙板类竖向构件
一是要保证保护层垫块具有足够的强度,不致在钢筋绑扎及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被压碎而导致钢筋移位;二是在传统做法的垫块间距尺寸上再适当缩短。据我们多年工程实践掌握的资料,对于一般民用建筑构件来说,垫块间距为800mm较为适宜。而其他类建筑物、构筑物构件,须灵活掌握,视构件的含筋量而定。
2. 板类构件正弯矩筋
一般情况下,按传统做法垫块间距尺寸以缩短至600mm左右为宜。另外,同样要考虑垫块的强度问题,不致因垫块被压碎而致使钢筋下移。
3. 板类构件负弯矩筋
经近几年工程实践掌握及综合一些施工企业比较稳妥的施工做法,有如下几项措施。
(1)图纸会审时,施工人员应与设计单位洽商并经同意,尽可能将负弯矩筋统一变更为带肋钢筋,且尽可能直径粗一些。这样,即使经受一些踩踏之后,因其整体刚度较大,相比之下,较之光圆及细钢筋的变形值要小一些,也易于变形后的复验调整。
(2)认真搞好专业班组之间的交接检验,并及早铺设好必要的通道,以防钢筋绑扎成型检验合格后,又被其他专业班组人员踏踩造成变形不合格,同时也为各类管理人员在监督、监理、抽检、复检工作中的通行提供方便。
(3)变传统的点状\"铁马\"撑筋为2-3m长条状\"板凳\"吊筋,将其垂直置于负弯矩筋之上,用φ12@500mm90。直吊钩悬吊住负弯矩筋,吊钩上涂有板厚度标记。待浇筑完一工作面混凝土后,随即将其水平向搞钩、垂直提起,置于下一处混凝土浇筑面周转使用。这种\"板凳\"吊筋使用效果较好,一般情形下,一个混凝土浇筑面用4套吊筋即可满足周转要求。
(4)采用细石混凝土\"复合\"垫块。这种垫块顶面呈十字凹形,集板的厚度标记及负弯矩筋固定于一体,其间距掌握在1m左右即可。虽然垫块制作量大些,但其效果较好。
(5)使用旋提式撑具支撑法。这种撑具用直径32mm钢管制作,上焊有转动手柄。根据板及其主筋保护层厚度尺寸,在相应的管身部位锯成两个缺口。上部缺口下沿为板厚标志,下部缺口为负弯矩筋放入位置。管身底部套有丝扣,根据板的厚度不同,用短钢筋旋入予以调整。混凝土浇筑前将负弯矩筋置入下缺口处。待浇筑混凝土至上缺口标记处即行停止,随即旋转手柄90。后提起撑具,将其置于下一处混凝土浇筑面。这种撑具对保证板的浇筑厚度及主筋保护层厚度效果很好。每一浇筑面需要6-8套撑具,即可满足周转使用要求。
(6)做好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的成品保护措施。在钢筋绑扎、固定完成后,要进行严格的隐蔽验收,同时做好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措施,设置好行走马道,严禁人员踩踏钢筋。对柱墙等竖向结构的施工中,或施工缝或后浇带中的钢筋保护层,要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立即进行钢筋位置的校正,此项工作要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以保证后接工程钢筋位置的准确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总之,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能否满足构造要求,是影响到结构安全使用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钢筋保护层过小,将会影响到钢筋的锚固和对钢筋的使用保护,出现严重的质量后果;钢筋保护层过厚则会影响到结构设计计算高度和产生保护层裂缝,同样也会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此,在施工中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认真操作,使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和规程、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yejinlw/33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