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普惠金融背景下中小企业金融现状

发布时间:2017-08-24   |  所属分类:银行: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银行是每个国家都有的金融机构,也是各个国家之间经济流通的一个枢纽。很多金融学的专家也学者也都针对国内外的金融情况进行过一些研究,本文主要论述了普惠金融背景下中小企业金融排斥分析。

现代商业银行

  《现代商业银行》(月刊)创刊于1999年,由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春金融研修学院主办。《现代商业银行》以推动和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事业为已任。

  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金融系统高效运转及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发展。但金融排斥现象正普遍发生在我国中小企业身上,本文结合Kempson和Whyley提出的衡量金融排斥程度的六个维度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排斥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普惠金融的供给模式。

  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竞争、利润、风险等因素的考虑,会对客户进行价值评价,而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活动不规范,以及与银行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等问题,使得中小企业被正规的金融服务排除出去,导致金融排斥现象的产生。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打破二元金融结构,消除金融排斥,发展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小企业金融排斥程度的研究可进行风险预警,以防放任其发展,导致中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转向高利贷等高危融资渠道,进而导致经济脆弱

  一、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金融排斥问题研究更多围绕区域层次的农村金融方面展开,但对中小企业这一重要微观经济主体的金融排斥问题缺乏解释力。

  (一)中小企业金融排斥研究

  Hononhan(2006)、Ameriks和Zeldes(2004)等认为某些群体无法通过适当渠道获取必需的金融服务是金融排斥的核心特征。近年国内外学者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多是以信息经济学和信贷配给理论作为基础,主要有以下观点:①麦克米伦缺口;②信息不对称;③规模匹配说;④金融体制障碍;⑤生命周期说;⑥中小企业素质缺陷。但金融排斥需要以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为视角去寻求解决的新方法。

  如何对金融排斥程度进行衡量,目前学界还没有统一、成熟的理论,Kempson和Whyley(1999a、1999b)将其概括为地理排斥、评估排斥、条件排斥、价格排斥、营销排斥及自我排斥六个维度。Devlin(2005)认为金融排斥程度可以看成是多自变量的函数,既有综合指标,也有根据各金融产品及服务的类型进行分门别类的衡量。Sinclar(2006)把金融排斥指标分为两大类,即拥有金融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影响金融产品获得水平的因素。夏维力(2012)、郭琳玮(2014)等以金融排斥的六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对不同地区金融排斥程度进行衡量。目前对金融排斥程度的实证分析很少,且指标选取不统一。

  (二)普惠金融下对金融排斥问题研究

  普惠金融的核心内涵是信贷可获得性。茅于轼(2007)、焦谨璞(2014)提出建立包括正规金融在内的具有包容性的金融体系将从根本上解决金融排斥问题,而有效融资可得性则是最关键的环节。在普惠金融体系搭建方面,各国普遍采取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结合的支持方式,主要有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美国社区银行模式、印度的“正规银行军”三种模式。

  关于金融排斥与普惠金融的对接问题,晏海运(2013)从金融需求与供给角度分析普惠金融,并得到信贷配给均衡模型,王兆旭(2015)提出面向特定对象的路径设计,建立对接的代理渠道。

  二、中小企业金融排斥问题分析

  本文按照Kempson和Whyley提出的衡量金融排斥程度的六个维度,结合目前普惠金融的发展背景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排斥问题进行分析。

  (一)地理排斥

  传统金融机构在目标市场选择上偏好于大型国企,使金融资源向大型企业集聚,从而形成对中小企业的市场排斥,排斥程度往往取决于金融机构的分布密度。在我国,大量中小企业都处于金融机构网点偏少的农村或城市边缘地区,大大增加了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难度,从而被排斥在发达的金融体系之外。金融地域的长期割裂,会造成地域金融与经济的发展不平衡。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规范,借助P2P模式的网络借贷平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地理排斥的程度。

  (二)评估及条件排斥

  中小企业由于观念、传统等原因存在诸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信用管理观念差,财务制度不健全,风险高,缺乏信用担保体系等问题。金融机构的经营目的是利润最大化,其往往制定严格的风险评估体系限制其获得金融资源。其更愿意服务于低风险高收益的优质客户,排斥本就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这样的弱势群体。

  (三)价格排斥

  传统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等金融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时定价要高出平均水平,超出了弱势经济群体的偿付能力,利率市场化改革虽然取消了贷款利率下限,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基本上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有一定上浮,很难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另外,中小企业贷款还要负担相关交易费用,高额的融资成本对中小企业形成强烈的价格排斥效应,也给非主流金融机构及民间资本留下了金融市场空白点。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yinxinglw/18500.html


上一篇:银行管理论文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支持工业城市经济转型策略研究
下一篇: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农商银行经营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