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高校艺术设计创新教育的独特优

发布时间:2021-01-23   |  所属分类:艺术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通过梳理国内现有高校材料图书馆的建构情况并进行分析,探究材料图书馆在服务高校艺术设计创新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提供材料感官体验,服务设计材料教学;架构跨学科沟通桥梁,弥合专业信息差异;搭建多方互动平台,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以学术为导向进行材料搜集,引导设计人才价值观塑造。

高校艺术设计创新教育的独特优

  关键词:材料图书馆;CMF;材料体验;艺术设计;创新教育

  当下,艺术设计学科越来越强调材料的经验效应和材料属性在塑造用户产品体验中的作用,设计师需要适当地“体验”材料来充分开发材料选择的能力。[1]因而,作为一种服务设计师材料体验和材料信息需求的工具,材料图书馆变得越来越流行。许多国际知名院校都创建有材料图书馆,可见在高等教育领域,艺术设计专业师生认同材料图书馆在设计创意灵感与材料决策方面的作用。材料图书馆这一概念也为我国所引入,开始助力我国设计的创新发展,并衍生出多种模式。本文选取从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视角建构的高校材料图书馆,探究其在服务高校艺术设计创新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

  一、材料图书馆概述

  材料图书馆是面向设计的物理材料样本的集合,用于激发或支持设计师想法的物化,其主要任务是通过从不同行业获得实物和样本,供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和研究人员在其各自及相关领域的实践中寻找灵感及项目规范。访问者游走于材料图书馆内,查询翻看的内容从一本本图书转换成一件件材料样品。这源于材料在艺术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等来说,获得对材料的感官体验是设计工作程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直接接触来获得对一种材料属性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利于设计师思考如何更好地使用这种材料。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制度化的材料图书馆开始在艺术院校被创建,旨在为艺术、设计和建筑专业师生提供服务。[2]有别于满足应用建筑和工程以及材料科学领域等用户需求的方法,材料图书馆的材料服务更多从设计师的需求角度出发,注重对材料美学和材料感知觉属性的归纳,通过材料对设计师的创意灵感进行激发。近年来,材料(尤其是新材料)也被作为我国实现科技革新和产业转型的重点发展领域。材料之于设计的意义在设计学科领域里已是共识。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意识到材料图书馆的优势,将收集和提供材料样品供学生使用作为服务设计创新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国内高校材料图书馆建构情况

  目前,国内高校以服务设计创新教育为出发点建构的材料图书馆有如下几例。

  (一)东华大学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材料馆

  东华大学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材料馆由东华大学与Geologicashop新睦丰上海美学馆合作建立。新睦丰公司以经营建材、瓷砖、陶瓷、石材等室内外装修材料为主,其打造的Geologicashop新睦丰上海美学馆,馆藏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端材料品牌产品及相关设计材料,服务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与景观空间设计的产品与材料需求。[3]该材料馆作为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基地,服务该校师生对于材料的信息需求。此时,高校材料图书馆的建构是以在材料企业设置教学基地的模式存在。东华大学是国内高校在材料图书馆服务设计创新教育探索方面迈出的第一步。围绕材料图书馆这一新命题,东华大学也产出了国内最早有关环境艺术设计材料馆和设计材料数据库建构方面的理论成果,开始关注材料的“自然性”,强调通过“观看、触摸、感受”等途径获得的对于材料感性和直觉上的认识的有效性。[4][5]

  (二)广美3M材料创新设计实验室

  广美3M材料创新设计实验室,由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与3M公司合作创建,设置于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内,该独立空间陈设有3M公司提供的数百种新型装饰材料样本,向工业设计系师生开放,辅助教师材料教学,帮助学生拓宽设计思路,为创新想法提供可行性素材。广美3M材料创新设计实验室将校企合作共建材料图书馆的步伐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实体的材料实验室出现在专门的美术与设计类高校。但这个时候的校企合作规模还小,材料局限在单一品类,材料样本的数量和体量也小,受众范围也还局限在的某一院系或专业。

  (三)香港理工大学材料研究中心

  香港理工大学材料研究中心的建构方式为直接向全球最大的创新和可持续材料图书馆MaterialConneXion(简称MCX)付费购买服务。该材料研究中心旨在为设计专业学生提供可以提高材料兴趣的环境,学生在这里可以触摸材料,并通过在MCX数据库的检索系统,了解材料的属性。MCX的全球性跨学科顾问网络会对现实与虚拟资源进行整合,它所提供的材料信息、解决方案和创新方法等诸多知识在支持工业生产、研究和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材料服务设计创意方面是全球一流的机构。[6]当代设计师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新形式、新材料、新的工作方式的探索。[7]设计师掌握最新材料动态,并由新材料激发设计创意,这样的设计产品往往因其在材料上的新颖性,更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如果有充分的经费支持,付费购买MCX的优质服务,获取最丰富、最新的材料样品与信息,是一条不错的快捷通道。

  (四)西交利物浦大学材料图书馆

  西交利物浦大学材料图书馆由该校工业设计系及建筑系合作建成,占地近300平米,馆内所陈列各种设计原材料样品均由该校设计系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收集和整理,包括木材、陶瓷、金属、纸张等。材料图书馆选址用心,周边环绕设计系各个工作室及高新技术实验室,目的在于密切协助建筑及工业设计系的教学与研究。而在建筑材料、设计材料的生产与高等教育之间建立起一条联系纽带,同时也为材料生产商、设计和建筑事务所及高校的研究与教学提供一个共享合作平台,是该材料图书馆在创建之初就已明确的目标。[8]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中西合作办学性质,其材料图书馆的建设沿袭国外高校材料图书馆的建设经验,是一个最贴近国外材料图书馆建构实践的国内实例。高校自主开展材料收集,可以紧密围绕教学课题和研究项目展开,方便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材料集合,是一个很好的材料图书馆建设参考实例。

  (五)北京服装学院-FDC面料图书馆

  北京服装学院FDC面料图书馆设置于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内,由北京美轮科技有限公司旗下FDC面料图书馆提供面料料卡100万块。面料料卡从设计师视觉和感官出发,根据设计师挑选习惯及面料材质进行分类。以面料料卡为特色,辅助以中外文纸质图书和期刊借阅、数据库资源访问;开通PC和移动端面料料卡成分、性能查询,料卡借阅,面料下单购买等服务;提供教师上课及小组研讨空间服务。该面料图书馆以建成纺织、服装学科的资讯中心和一站式服务中心为目标,致力于为该校师生提供资源丰富的阅览环境和能够促进设计创作的灵感空间。北京服装学院FDC面料图书馆的建构快捷有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纺织行业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建构起辐射全球的纺织面料交易体系。纺织、服装学科的面料料卡,在储存、流通方面有其天然的轻巧便利优势,FDC面料图书馆集中化的材料样品呈现也给师生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触碰丰富材料样品的绝佳平台。综上,高校材料图书馆的建构模式多样且灵活,或高校自主建设,或校企合作,或向商业机构购买服务;建构规模可大可小,结合实际情况从数百种至上万种材料样本皆可;建构内容也有选择空间,或限定在某一特定材料类别,或从特定设计专业出发建构材料集合……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建构,材料图书馆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将真实可触的材料实体输入校园,供师生体验。在过去的十余年里,我国高校材料图书馆从无到有,持续发展,尽管向更纵深处的优化与独立自主的探索还亟待进一步展开,但从这些已有的建设实践中,我们亦可明显感受到材料图书馆服务高校设计创新教育的独特优势所在。

  三、材料图书馆服务高校设计创新教育的独特优势

  (一)提供材料感官体验,服务设计材料教学

  在高等教育中,材料的科技应用课程由于有大量的课文、软件、期刊和研讨的支撑,获得了高度发展,比较系统化;但材料工业设计课程却没有得到类似的支持。[9]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材料教育缺乏,材料语汇不充足的问题普遍存在。学生在解决其设计问题时,在材料需求描述和材料选择方面感到棘手。加之,艺术设计专业的材料教育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了解材料的性能、工艺等工程属性只是第一步。此外,还需结合实际设计应用中使用感觉、审美体验等需求因素来考虑。如何针对设计专业学生的学科需求,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和认识材料的机会,将设计材料课程呈现得更为灵活多变,易于接受,是高校教师一直在探索的课题。高校材料图书馆的资源构成核心在于材料,可以很好地为材料体验教学创造条件。在材料图书馆中,以文本为基础的学习模式继续存在,但更为强调的是对材料实体样品的亲身体验。西交利物浦大学材料图书馆就为该校工业设计系及建筑系的教学和研究提供支持。ChristianGänshirt和Li-AnTsien两位博士带领他们的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材料样品收集和整理工作,并“把建筑材料的样本带到设计工作室,围绕材料的物理属性及审美特质展开讨论”。[8]这是因为“触觉”体验也是一种有效的知识学习途径,并且对于创造性灵感的激发尤为重要。材料图书馆所提供的材料样品突破传统文本信息、视觉图片的平面化,让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触摸等方式直接体验材料的特性,以这种方式获得的对材料的理解更为全面深刻。[10]学生在材料图书馆能获得更多触碰实体材料的机会,从而对材料社会效用的可能性产生一种直觉敏感。

  (二)架构跨学科沟通桥梁,弥合专业信息差异

  随着学科的专业化发展,材料科学和艺术设计领域形成两种不同的材料知识体系。材料科学家关注材料构成以及材料的化学和物理属性;而设计师则需要能使他有所触动和能使消费者产生兴趣的材料,二者对材料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和价值取向。[11]这种存在于材料研发生产者和材料选择使用者之间的材料认知差异,造成双方之间沟通的困难。材料企业研发生产的新材料不为设计师所知或与市场需求不符,设计师的灵感创意得不到合适的材料来做物化支撑,这种信息不畅会滞后材料应用的市场转化进程,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设计师被认为在理解人们的感官、触觉、审美和情感需求以及符合这些需求的材料方面具有专业的敏感性,对于材料的“文化属性”具备一种直觉判断力,而这正是材料科学家所欠缺的。材料图书馆的创建目的之一,即希望在材料科学和艺术设计之间架起一座跨学科沟通的桥梁。例如,与广州美术学院合作创建广美3M创新设计实验室的3M公司,作为世界知名的多元化科技创新企业,重视新生代设计师的培育与沟通,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原因就在于,材料企业也需要借助设计师之手,加快企业研发的新材料在设计师群体和市场中的认知与应用,同时在相互沟通的过程中更快捷地洞悉市场用户需求。[12]广美工业设计学院师生也可以依托于3M公司提供的材料样本与材料信息,激发设计灵感,或为自己的设计创意找到材料载体。可见,材料图书馆可以很好地满足材料企业与设计师的信息沟通和需求对接,借助材料图书馆提供的跨学科平台实现双方的有效互动,弥合专业信息差异,相互启发,合作共赢。

  (三)搭建多方互动平台,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

  艺术设计专业属于将科学、艺术、技术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应用型设计人才。当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的问题。教学偏重于美学形式创新、人文因素研究,而工程技术介入、市场盈利模式研究则较为薄弱。[13]上述原因导致人才实践能力不足,与市场接轨不畅。国家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相较于传统图书馆,高校材料图书馆的服务重点在于盘活材料资源,通过与利益相关方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材料教育活动,如组织和规划材料样品或材料工艺类展览,联系材料研发与供应商做材料推广类的知识讲座,邀请设计师分享材料应用的设计案例……高校材料图书馆可以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搭建一个多方交流互动的平台,将高校师生、材料研发机构专家、材料生产商、材料销售企业代表等进行串联,跨越学科专业和行业领域,织就起一张相互关联、有机互动的“网络”,打破高校传统教学体制下较为封闭的校园式学习模式,为在校设计专业学生打开了解社会与市场的第一扇窗户。

  (四)以学术为导向进行材料搜集,引导设计人才价值观塑造

  设计关系到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作为生活方式的创造者,设计师所创造的不仅是产品的功能和外形,还有价值尺度、精神因素、意识形态导向等。[14]设计师材料选择关乎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设计中“正确”地使用材料,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道德和社会影响。高校设计专业学生将成长为未来的设计专业人士,对当下社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有责任从设计角度作应用性的反思。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需要在重视学生技能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设计价值观和职业规范教育,在设计伦理的教育中强调商业环境下设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15]。从教育和学术需求角度建构的高校材料图书馆,不同于以市场模式运作的材料图书馆。它不受制于客户需求和货币优先的影响,服务师生是其主要职能。出于教育和科研目的所做的材料收集会有意识地规避来自材料市场的趋利性价值导向,主张“学生应该对基础材料有基本的理解和欣赏,并从接触先进的和创新的材料中获得洞察力”[16],从而实现自身设计理念的更新,使自己在以设计服务于商业、大众和市场需求的同时,具备对社会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如此,高校材料图书馆注重对行业新材料,尤其是环保可持续材料信息的收集和推广,为师生的设计创意提供更多更环保的选择。

  结论

  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迈入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阶段,设计学科的创新需求尤为突出。而在设计领域,“形态设计的时代已经过去,材料将成为创新的驱动力”[17]。作为未来设计创新的实践者,学生需要接受充分的材料教育,具备“正确”选材的能力。高校设计教育开始重视学生对材料的体验学习,鼓励学生接触前沿创新材料,保留学生对材料选择的自主性。作为一种创新教育资源,材料图书馆在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的交叉地带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能有效地适应当前设计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材料图书馆在高校中被创建。

  作者:石啦 黄辉荣 陈康妮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yishushejilw/22641.html


    上一篇:紫砂壶清莲造型艺术和文化内涵
    下一篇:动漫设计如何利用数字媒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