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一流中医药科技期刊建设路径

发布时间:2020-05-06   |  所属分类:医学校验: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科技期刊是一个国家赢得科技话语权的重要工具,而中医药科技期刊在展示中医药最新学术成果的同时,肩负着弘扬中医药传统理论的重要使命[1]。建设一流中医药科技期刊是引领科技发展,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题中之义。目前,我国科技水平稳步提高,科研投入持续增长,国际发文量也在持续增加,但超过60%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均发表于国外权威期刊,科技期刊体制机制的局限性迫使科研人员纷纷“借船出海”[2],优秀科研成果大量外流,严重阻碍我国科技期刊前进的步伐,因此我国虽为科技论文产出大国却遗憾未能成为科技期刊强国。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3]。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强调,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4]。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是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把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全面部署。中医药科技期刊的发展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科技期刊迫在眉睫但未来可期。作为期刊人,我们有义务重拾中医药文化自信,办好科技期刊,交出满分的答卷。笔者以《中医学报》的办刊实践为着力点,对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科技期刊的路径进行思考和梳理。

一流中医药科技期刊建设路径

  一、《中医学报》办刊现状

  《中医学报》(原《河南中医学院学报》)(ISSN1674-8999,CN41-1411/R),创刊于1976年,月刊,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与河南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全文数据库(CNKI)、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PD)、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权威数据库收录。以探讨中医药学基本理论,报道中医药科学实验和临床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同时秉持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医政策为指导,以中原浓厚的中医药文化积淀为立足点,以中医典籍的学术思想及医、教、研各学科尖端热点论题为突破口,全面地报道学术发展动态,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的编辑方针。目前主要栏目有“论著”“述评”“名医心法”“实验研究”“中药研究”“临床研究”“针灸与推拿”等。2016年,《中医学报》被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17年,《中医学报》编辑部入选“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中医学报:英文版》(ActaChineseMedicine)获“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7—2018)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被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评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2019年1月,《中医学报》被评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优秀期刊”。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8版)》显示,《中医学报》2017年期刊影响力指数CI值354.992,复合影响因子1.153,说明本刊在中医药行业中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据201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显示,其中红点指标0.92,在中医学学科中位列第一,说明稿件选题准确,发表的论文与学科研究热点重合度较高。目前,《中医学报》每期基金论文数量85%以上,每期收稿量500余篇,稿件录用率为10%左右。

  二、建设一流中医药科技期刊的措施

  (一)明确自身定位,突出办刊特色

  建设一流中医药科技期刊,要站位高远,定位准确。首先,要明白期刊“为学术之渊薮”的深刻内涵,作为期刊人要葆有学科使命和学术责任,站位于传承人类文明,引领科技发展[5]。其次,要立足于办刊实际,了解自身的不足和优势所在。为明晰自身定位,2018年,《中医学报》与中国知网合作,研制出针对性的“基于大数据的期刊发展深度分析报告”,通过横向比较和纵深分析,全面解读与诊断期刊现状及问题所在,为期刊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发展建议。突出中医药的学术特色和学科优势是中医药期刊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6]。为形成旗帜鲜明的刊物特色,《中医学报》坚持走高品质、特色化的内涵式发展之路,保证优质稿源,追踪学术热点,常年着力抓好“四重”(重点栏目、重点作者、重大项目、重要学术会议):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重大基金项目资助的具有突破性、创新性、建树性的研究论文开辟“绿色通道”,极速发表,力争优秀成果的首发权;为提高选稿的准确性及与学科研究热点的重合度,适时开展栏目的调整优化、科学整合;针对性地向“高影响、高层次、高水平、高产出”的核心作者群赠书、约稿,力保优质稿源充裕;积极参加全国中医药类重点学术会议,有针对性地向专家诚挚约稿。其中,特色栏目的设置更是关乎期刊学术导向和学术质量,体现既定的办刊宗旨、刊物性质、编辑方针和风格特色。为了优化现有栏目,紧跟学术前沿,《中医学报》于2019年1月举办了栏目设置专家论证会,邀请河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主编乔学杰教授,“全国名中医”毛德西教授、丁樱教授,全国医古文学会原主任委员许敬生教授等9位专家莅临指导,从期刊定位、办刊理念、办刊经验等方面深入分析,提出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通过多方考察调研及广泛的专家论证,结合评价体系指标数据分析,《中医学报》最终确定了“论著”“述评”“名医心法”“实验研究”“中药研究”“临床研究”“针灸与推拿”为常设栏目;“本刊特稿”“学术争鸣”“思路与方法”“标准与规范”“流派研究”等为非常设栏目,层次清晰,条理清楚,凸显期刊的定位和特色。

  (二)回归办刊初心,严把稿件质量

  1.严把意识形态关。在稿件的选择、优化、再创造过程中,要严把意识形态关[7],剔除学术期刊中的政治性错误和纰漏。期刊编辑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必须保持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具备较高的政治责任感,提高政治素质与思想修养。《中医学报》每期除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外,由直属党支部书记进行审读校样,同时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聘请意识形态方面的专家审稿,加强对期刊出版中意识形态内容的管控。此外,意识形态领域的把关还体现在坚决防范审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关系稿”“人情稿”,遵守严格的学术规范和行业自律,杜绝学术腐败,回归办刊初心。《中医学报》每期组稿之后付印之前,由编务人员制作印前核对表及出版登记表,对当期拟排文章的信息包括稿件编号、作者信息、投稿时间、组稿情况、缴费情况、责编信息以及拟调版、定版时间等进行整理录入,由制表人、责编以及编辑室主任签字确认后送交主编审核并存档。2.遏制学术不端行为。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学术失信零容忍,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依法依规终身追责。把好学术质量关是编辑的主要职责。近年来,学术腐败风波不断,学术造假屡禁不止,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等的现象成为舆论焦点[6],国内多所高校被卷入学术造假事件。学术乃天下公器,学术研究是为探索真理,因此期刊有责任在审稿源头环节就把学术不端行为遏制在摇篮里,筛选过滤不合格稿件。《中医学报》对所有来稿要求提供投稿介绍信、著作权转让协议、利益冲突声明等材料,由所有作者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并在收稿阶段对稿件进行形式审查,剔除存在一稿多投、学术不端、枪手代写等问题的稿件,对稿件的规范性、科学性进行筛查,并且已录用稿件不允许随意变更作者署名及排序,同时对复制比达25%以上的稿件直接进行退稿处理。3.重视编校质量。编校质量体现了办刊的基本水准,可谓期刊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中医学报》严格执行期刊“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度,保证每期稿件三校结束后,由编辑部主任、执行副主编、执行主编、直属党支部书记进行审读。付印前结合审读反馈意见开会总结,各编辑对存在问题逐条分析,反思讨论,以利提高。为避免不必要的差错产生,每期付印前通过黑马软件整体校对,尤其对错别字、排版重字、漏字等进行最后的精校,同时借助善峰参考文献自动校对软件对文献格式进行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校对,剔除引用作者错误、刊名有误、卷期和页码缺失等错误。2019年3月,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公布2018年度全省期刊编校质量抽查情况,在被抽查的105种自然科学期刊中,《中医学报》差错率仅为1.29‰,在全省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二。

  (三)坚持强基固本,加强队伍建设

  编辑队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出版社及其出版物产品的品牌与竞争力。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变革和更新,为确保期刊编辑队伍的与时俱进,《中医学报》通过加入学术团体、参加学术会议、参与编校大赛、导师带教学习、每周业务学习、勤于临床实践等途径打造学习型团队。1.加入学术团体,增强职业认同。中华中医药学会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中医药学术团体,依托学会的资源集成和信息共享,打造一流中医药科技期刊不失为一条捷径。2018年9月,《中医学报》全体编辑加入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辑出版分会,增强了编辑职业认同感和行业归属感。2.参加行业会议,积极对外交流。为了解最新学术动态,凝聚作者和专家资源,增强期刊影响力,彰显编辑学术价值,期刊编辑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中医学报》一贯支持编辑外出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会议,如2018年6月,《中医学报》参加河南省科技期刊协会举办的河南省科技期刊融合与集群化、数字化发展研讨会;2018年6月,参加2018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暨中医药创新驱动发展论坛;2018年9月,参加了第五届中国期刊交易博览会;2018年10月,参加第五届期刊质量与发展大会;2018年9月,参加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报刊图书编辑与信息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换届选举会议;2018年11月,参加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22次年会;2018年11月,参加2017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2019年2月,参加中华中医药学会建设世界一流期刊,培养世界一流编辑学术沙龙;2019年6月,参加2019年全国医药卫生期刊会员大会,等。3.参与编校大赛,提高业务技能。为推动编辑出版人才培养以及期刊整体质量的提升,《中医学报》高度重视期刊编校大赛活动并积极组织编辑参与。例如,2018年5月,《中医学报》5人次参加河南省期刊业务培训暨第十届编校大赛,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2018年9月,6人次参加河南省期刊业务培训暨第十一届编校大赛,分别荣获一、二等奖;2019年4月,3人次参加河南省期刊业务培训暨第十二届编校大赛,荣获一等奖。4.跟随名师学习,拓宽工作思路。《礼记·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青年编辑处于学习的大好时机,为加大培养力度,创造青年编辑对外学习、开阔眼界的机会,《中医学报》实行了一对一导师带教制。经学校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自2019年上半年始,聘请国内如武汉大学科技期刊中心、《中医杂志》《中国中药杂志》等数位编辑出版行业的知名专家作为编辑带教导师,积极传授经验,进行不定期跟师学习,随时请教工作中的疑难问题。2019年已经于4月、6月两次派出编辑前往武汉大学科技期刊中心跟师学习。5.开展业务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为了更新编辑知识结构,以利期刊质量的提升,《中医学报》常年坚持实行业务学习制度,每周二下午以多媒体形式进行业务学习,讨论交流,由一名编辑自主选题进行主讲。由于各个编辑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同,工作感受不同,对于期刊发表见解也不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识信息的交换无形中既提升了编辑队伍的综合业务素质,又锻炼了个人的表达能力。6.勤于临床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编辑的专业学术水平不仅包括编辑业务能力,还包括与该学科领域相适应的专业能力。中医药期刊编辑绝大多数为医学专业高学历人才,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在完成编辑工作的同时参与临床实践,如《中医学报》编辑积极利用工作之余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每周一次坐诊,理论结合实践,对期刊的发展及队伍建设大有益处,能够帮助编辑准确发现最新选题,把握稿件的学术价值、科学性、创新性,提高编辑队伍整体实力,提高期刊竞争力,培养学者型编辑[8]。

  (四)依托学会资源,对外开放办刊

  科技期刊编辑应依托学会,积极参加国际、国内专业学术会议,了解学术动态、专家学者分布状况,主动联系专家,邀约团队研究成果并首发,吸引同行专家学者的关注,从而吸引更加优质的稿源,形成良性循环。《中医学报》积极参加中华中医药学会沙龙活动,与各个医学类期刊社横向沟通,互通有无;积极参加中华中医药学会各专业分会的学术活动,积极向与会专家约稿争取优质稿源;利用学会资讯平台,实时更新行业资讯;积极响应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号召,支持具有本土中医特色的中医药期刊分级目录产生,支持以评促建,推动中医药期刊的发展。

  (五)优化审稿流程,注重约稿质量

  1.完善审稿流程,大力推行同行评议。为建立更高效的工作机制,使审稿流程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2019年上半年,《中医学报》针对稿件从收稿到录用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论证。目前,稿件从收稿到发放录用通知通常在1个月以内即完成,缩短了审稿流程,提高了审稿效率,增强了作者认同感,无形中也增加了优秀稿源。同行评议专家的积极参与及有效反馈对提升期刊质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进一步规范审稿流程,加强稿件质量的控制,切实提高刊物内涵建设,《中医学报》在原有基础上,增聘全国有知名度的外地专家、学者担任本刊的审稿专家,不断扩充外审专家库,规范同行评议工作,提高评审的效率和专业性。2.通过多种渠道,约稿名医大家。“为有源头活水来”,充足的稿源是期刊质量的根本保障所在。《中医学报》积极向中医药研究领域具有较高造诣和学术水平的专家约稿。如2019年向我国著名中医训诂学家和中医文献学专家钱超尘教授成功约稿两篇;2018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60周年校庆期间,通过承办和参加会议,向国医大师张磊、知名专家李发枝等约稿;向岐黄学者李建生教授约组到“肺系病类证类治”系列文章6篇,向中原学者苗明三教授约稿中药研究系列述评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yixuexiaoyanlw/21563.html


    上一篇: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伤口感染的效果
    下一篇:护理标识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